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12085
大小:19.1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实践探索 摘要: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是研究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创新培养基地,为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有效平台,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利用资源共享进行优势互补,实现双赢。本文揭示了创新培养基地成功的影响因素以及需要完善的部分。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创新人才 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是我国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的
2、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激发创新思想和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由高校与政府组织或企业合作建立的科研与实践地点。基地的建立能促进研究生学习过程与生产实践相集合、科研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人才。 一、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成功的因素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
3、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任务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的基地不仅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最佳途径和持久动力,而且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使基地建设成功,根据对国内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调研及国外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高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的实体,在目标和任务上存在较大差距。在政策的
4、支持下双方才能结合在一起,将校企之间的差异进行磨合,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最终取得合作的成功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共同管理。合作双方的人员隶属于不同的单位,在管理机制和人员思想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生进入基地后从单一身份调整为兼顾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进入基地人员的管理与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对于研究生来说,以员工身份参与到企业的科研与生产活动中,不仅能尽快地融入到企业中,而且能在生产过程中寻找和发现问题,作为科研项目来研究。研究生在基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并带来实际效益,企业并对其有管理和考核职能,因此
5、企业是非常愿意为具有员工身份的研究生提供实验条件,给予一定报酬来解决生活问题,这使研究生能够安心和愿意在基地研究和学习。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3.合作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充分整合。高校进行科研
6、的特点普遍表现为:“一强一弱”,即理论研究能力强和动手能力弱;“一多一少”,即从事研究的人才多和研究所需仪器设备少。企业与高校情况相反,双方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高校的人力资源与企业的物资条件相结合,通过基地这个平台进行合作,避免设备重复购置的浪费,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研究生的培养延续了高校科研的特点,从事理论学习与研究较多,参与社会实践较少,缺少对企业实际需求的了解;由于实验设备较少,所以动手能力较弱。基地的建立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仪器设备和实践锻炼的平台,帮助研究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第一线,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实现了
7、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重视科研项目的联合申报及团队建设。科研项目是合作的载体,科研项目使合作保持可持续性。校企双方优势结合在一起,以生产第一线的难题为研究课题进行申报,项目具有较强应用性,不但提高了高校师生科研创新能力,而且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因此双方合作热情高,申请成功几率较大。这样的科研项目使双方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根据项目需求抽调双方的科研生产力量组建强有力的科研团队,既加强了双方人员的交流和情感,又培养了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
8、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