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教学案例 黄大明.doc

《中位数》教学案例 黄大明.doc

ID:28107065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中位数》教学案例 黄大明.doc_第1页
《中位数》教学案例 黄大明.doc_第2页
《中位数》教学案例 黄大明.doc_第3页
《中位数》教学案例 黄大明.doc_第4页
《中位数》教学案例 黄大明.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位数》教学案例 黄大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位数》教学案例——概念教学更加需要生活体验朱王堡中心小学——黄大明设计理念: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常常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再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的判断、推理使概念得到巩固和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5-106页。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

2、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2.探究发展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对数据的观察、分析、处理的能力,学会根据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统计量。4.体会中位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突破重难点:重点: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难点:体会“中位数”“平均数”各自的特点。突破方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结合具体的情景自然的引入中位数的感念,是学生在解决情景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从而体会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教学案例】一、情境引入一则新闻标题《张村年户平均收入

3、过百万》,看到这个标题,你想象一下张村居民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张村一位居民叹了一口气,写了一首打油诗张村有个张千万邻居个个穷光蛋平均下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这是怎么回事?我们看看他们的收入情况统计表吧张千万ABCDEFGH1000万2万1.5万1.5万1万0.8万0.5万0.4万0.3万算一算张村的户平均收入是多少?(1000+2+1.5+1.5+1+0.8+0.5+0.4+0.3)÷9=112(万元)平均数为什么这么大?用平均数112万元表示张村居民的一般收入水平合适吗?为什么?板书:极端数据(偏大数据、偏小数据)平均数不合适【反思】:以“一个骗人的平均数”

4、的小故事进行引入,这个开头对于整节课的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成功的开场把学生引入到了“动”的境地,选准了、选活了“切入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迅速地使学生进入了“角色”,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二、主动探索,获取新知1、学生讨论与交流那么,怎么表示更合适呢?用这组数据的一个数来表示可不可以呢?前后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现在谁来说说你的想法。2、汇报:教师启发与点拨(生:1万)你为什么选择了1万呢?把你想的思路和大家说说。(生:因为它在最中间,比它大的数有4个,比它小的数也有4个。)看来这位同学是认真思考了,他选择了最中间位置的数。那我们给这个数起个

5、名字——就叫做中位数,好吗?看来,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端数据时,就不能用平均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总体趋势,而要用中位数表示更为合适。板书:中位数你认为中位数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数呢?(生说)好,我们来找找中位数。①92807170605040(70)②691417212633(17)3、突破难点①③51041315(4)哦?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生:10)为什么是10呢?你是怎么想到的?把你的思路说给大家。(生:我把这几个数进行了排列,比10大的有2个数,比它小的有2个数)45101315说得非常棒,看来我们一定要细心啊。那现在谁来再说说,什么是中位数?一组数据按照一定

6、的顺序排列,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4、突破难点②好,我们再来找找中位数。102434151832这组数据最中间的数是哪个数?(生:没有。)如果有,应该在哪个位置?(生:在18和24的中间。)是几?(生:21.)是怎么得到的21?生:(18+24)÷2=21排列后,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5、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找出不同情况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找中位数的方法,教师捕捉发言进行板书:奇数个,取中间的一个数中位数-----先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偶数个,取中间两个的平均数【反思】层层设问,揭示主题,巧妙地设问似投石于水。

7、引起了学生心海中涟漪阵阵,环环相加。层层递进的设问使学生心海波涛翻滚,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思路引向目标的情境。所设问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动”。师生的互动借助与知识的传输、问题的解决来实现。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同学们真的很厉害!那么,我们来做几道题检验一下你的解决问题能力如何?1、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某班第2小组8名同学的成绩如下:32、50、86、82、89、92、85、96用()表示这组同学的成绩水平比较合适。A.平均数B.中位数2、某班有14人分两组踢毽子比赛,成绩如下(单位:个)甲组:55,37,25,5,46,12,9乙组:31,36,34,15,21,

8、34,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