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05220
大小:77.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天水市甘谷县古坡乡老年人中医体质调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天水市甘谷县古坡乡老年人中医体质调查分析doi:10.3969/j.issn.1007_614x.2014.9.48摘要目的:通过对甘谷县古坡乡>60岁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体质类型在不同性别、不同疾病老年人群中分布特征,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老年人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调查总数的32.22%,8种偏颇体质占调查总数的67.78%,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ere
2、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differentdiseases(P60岁常住人口,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80份。调查方法:在卫生院门诊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问卷调查[3];对取得调查者均取得知情同意,进行自填式或询问式调查。质量控制:调查人员调查前集中培训,统一标准和方法,根据问卷进行双录入,剔除不合格项统计处理:将收集到的问卷信息进行整理后,运用构成比描述特征分布情况,运用X2检验进行率及构成比的比较,检验水准a=0.05。结果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人员200人,回收有
3、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0.0%。答卷者年龄60〜82岁,平均(66.41±7.06)岁,男82人,女98人。中医体质类型分布:180例调查对象中,平和质比例最高达58人(32.22%),偏颇体质122人(67.78%)。偏颇体质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痰湿质37人(20.56%);阳虚质27人(15.00%),气虚质20人(11.11%)。以湿热质人数最少,仅2人。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关系:男性平和质明显多于女性,平和质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男性的各类偏颇体质中,除湿热质外,各类体质均比女性比例高,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见表1。中医体质类别和年龄关系:不同年龄组之间,平和质年龄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0.05),偏颇体质中,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比例以0.05)。见表2。慢性病与非慢性病中医体质类型比较:此次调查,共有慢性病患者98例(54.44%);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92例,占调查人数的51.11%;无慢性病患者82例,其中平和质42例,占调查人数23.33%,无慢性病患者中偏颇体质前三位依次为痰湿质24例(13.33%),阳虚质16例(8.89%),气虚质14例(77.78%);非慢性病患者的平和质与慢性病患者的平和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9,P〈0
5、.01)。讨论中医学倡导“居安思危,未病先治”的预防观念,平和质的主要特征是阴阳气血调和,主要表现为面色红润、体态适中、精力充沛等[4],这一类人属于生理心理和活力均较为健康的类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足1/3的人属于平和质,原因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体质衰遐、各脏器功能减退、精气虚衰等特点[5]。而痰湿、阳虚、气虚居前3位,也说明本地区老年人多瘀、多虚的体质特点。此次调查提示男性平和质比例高于女性,说明女性的平均体质比男性稍差;另外,痰湿质、阳虚质和气虚质所占的比例较高,通常与脾胃虚弱有关。因此这类老年人应该健脾益气温阳,以改善偏颇体质,延年益寿。体质的中医学分类是研
6、究人的个体差异及与健康疾病相关性,实现个体化诊疗的前提,中医体质学认为,中医体质与某些疾病存在关联,体质基础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均具有影响,体质状态能够决定是否发病以及发病的倾向性[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患有慢性病者约占半数,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所占的比例最高,与以前的一些调查结果一致[7],同时调查慢性病中平和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这部分老年人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能够规律合理用药,合理膳食,并且注重养生,平和质对慢性病患者有一定保护作用。良好的中医养生认知可以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有效的健康观念,改变其生活方式,以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建议加强老年人中医保健意识,
7、具有良好的保健意识能够促使中医养生的形成,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善偏颇体质。同时基层中医医务人员充分借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健康服务内容,提升工作质量,加强中医临床调养,提高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整体水平。参考文献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准化办公室.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S].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2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4田金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