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环保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doc

7、环保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doc

ID:28096589

大小:20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8

7、环保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doc_第1页
7、环保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doc_第2页
7、环保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doc_第3页
7、环保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doc_第4页
7、环保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7、环保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7、环保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7.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7.1.1粉尘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拟建项目废气主要为生产工艺废气,本次环评对以上各废气均提出了相应的净化处理要求。表7.1-1主要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序号污染源污染物防治措施台/套处理效率1称量配料、密炼、开炼颗粒物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集气罩+袋式除尘器+光氧催化除臭设备+15m排气筒1除尘率≥99%非甲烷总烃≥90%臭气浓度≥60%2烘干、硫化、注塑非甲烷总烃H2S臭气浓度集气装置+光氧催化除臭设备+15m排气筒非甲烷总烃≥90%硫化氢≥90%臭气浓度

2、≥60%3车间无组织颗粒物H2S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车间密闭————(1)颗粒物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本项目称量配料、密炼时有颗粒物产生。颗粒物经集气装置收集后由风机引至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15m排气筒排放。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含尘气体从风口进入灰斗后,一部分较粗尘粒和凝聚的尘团,由于惯性作用直接落下,起到预收尘的作用。进入灰斗的气流折转向上涌入箱体,当通过内部装有金属骨架的滤袋时,粉尘被阻留在滤袋的外表面。净化后的气体进入滤袋上部的清洁室汇集到出风管排出。除尘器的清灰是逐室轮流进行的,其程序是由控制器根据工艺条件调整确

3、定的。合理的清灰程序和清灰周期保证了该型除尘器的清灰效果和滤袋寿命。清灰控制器有定时和定阻两种清灰功能,定时式清灰适用于工况条件较为稳定的场合,工况条件如经常变化,则采用定阻式清灰即可实现清灰周期与运行阻力的最佳配合。除尘器工作时,随着过滤的不断进行,滤袋外表的积尘逐渐增多,除尘器的阻力亦逐渐增加。当达到设定值时,清灰控制器发出清灰指令,将滤袋外表面的粉尘清除下来,并落入灰斗,然后再打开排气阀使该室恢复过滤。经过适当的时间间隔后除尘器再次进行下一室的清灰工作。除尘布袋的面料和设计应尽量追求高效过滤,易于粉尘剥离及经久

4、耐用效果.除尘布袋的选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除尘器的除尘效果,选取用除尘布袋从下列几个方面选取择:气体的温度,潮湿度和化学性,颗粒大小,含尘浓度,过滤风速,清尘方式等因素。在脉冲和气箱式脉冲除尘器中,粉尘是附着在滤袋的外表面。含尘气体经过除尘器时,粉尘被捕集在滤袋的外表面,而干净气体通过滤料进入滤袋内部。滤袋内部的笼架用来支撑滤袋,防止滤袋塌陷,同时它有助于尘饼的清除和重新分布。玻璃纤维针刺毡广泛应用于炭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焚烧等行业的烟气净化和粉尘回收,长期使用200℃-280℃,最佳使用温度90℃-220℃

5、,除尘效率可达95%以上。图7.1-1袋式除尘器除尘布袋和除尘骨架示意图该项目在布袋除尘器的滤尘过程、过滤速度、除尘滤料(布袋)选择、布袋面积和结构等方面的设计与选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产尘部位的工况及污染源的特点,采用除尘布袋,采取了合理完善的技术方案。类比同行业运行数据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袋式除尘器工作温度应小于180℃,过滤风速应小于0.8m/min,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本项目配料称量、密炼颗粒物经袋式除尘器处理后排放速率为0.00612kg/h,排放浓度分别0.874mg/m3,最终由1#15m排气筒高空排

6、放,折算后满足《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标准限值的要求:即基准排气量2000m3/t胶条件下颗粒物排放限值12mg/m3。(2)有机废气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本项目在密炼、开炼、硫化、烘干、注塑过程中均会有有机废气产生,经集气装置收集后由风机通过管道引至光氧催化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最终通过15m排气筒排放。废气经以上环保措施处理后,满足《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7、14554-93)标准要求。光氧催化除臭设备工作机理:本项目光氧催化除臭设备采用UV光氧催化除臭设备对产生的有机废气及恶臭气体进行处理。①特制的高能UV紫外线光束照射恶臭气体,裂解恶臭体;如: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硫化物H2S、VOC类,苯、甲苯等的分子;②利用该设备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游离氧(即活性氧),因游离氧所携正负电子不平衡,所以需要与氧分子结合,进而产生臭氧,使呈游离状态的污染物分子与臭氧氧化结合成低分子无害或低害的化合物,如CO2、H2O等。UV+O2—

8、活性氧(O+O2—臭氧)③利用特制的催化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运用高能UV紫外线光束、臭氧及催化剂对恶臭气体进行协同分解氧化反应,使恶臭气体物质降解转化成低分子无害或低害的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彻底达到除臭及杀灭有害细菌的目的。④利用高能UV光束裂解恶臭气体中细菌的分子键,破坏细菌的核酸(DNA),再通过臭氧进行氧化反应,彻底达到脱臭及杀灭细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