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

浅谈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

ID:28091580

大小:74.0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8

浅谈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_第1页
浅谈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_第2页
浅谈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_第3页
浅谈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_第4页
浅谈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要让家校互动成为空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被认为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渠道,是构成当今教育的三部曲,是协同教育的一个整体,尤其是学校与家庭之间,承担着对孩子的直接教育责任,家庭、学校教育是否密切配合、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所以,在广泛推行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构建起家庭、学校协同教育的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在现实中,家庭与学校教育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家校协同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的误区1、"学校全权制",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有些家长缺少家庭教育观

2、念,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有的父母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老师教,所以孩子一旦上学,就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这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而没有认识到家庭、学校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关系。这些家长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对其子女的教育,相反还会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看作是学校在推卸责任,是学校教育无能的表现。2、"代理家长"代理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因为忙事业、忙工作,或

3、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爷爷、奶奶等’隔代人",因而出现了很多"代理家长"。于是,爷爷、奶奶这些长辈们的晩年生活就围绕着孩子而进行了。他们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份’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独立生活能力差;热衷于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了。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3、过于注重智力培养

4、,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有些家长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愿意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中来,愿意和学校老师交流,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首先关注的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有些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已经陷入’病态",比如我们班有一位孩子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升几个名次,买参考书、布置额外作业、请家教、报各种补习班......牺牲孩子的休息时间,孩子成绩稍有波动便给孩子施加压力等等。这样的家长虽然在学习上和老师的交流相当多,对子女的教育也相当重视,但是这种交流、合作显然是偏颇的,仅仅局限在对孩子的智育上,殊不知,除了智力

5、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她的孩子不在她的监管范围之内就表现地极为活跃、好动,有时候还会干些他妈妈都想不到的坏事。所以这种家校协同教育就不够协调、和谐了。4、家长无形中形成与学校教育的对立关系有些家长在品德培养上能与学校、老师交流,这本是件好事,但是这种交流大多停留在孩子守纪方面,如孩子上课是否听讲、做小动作、调不调皮等等,其实这种所谓的品德方面的交流仍是为孩子学习上的情况寻找原因,并不是作为独立的孩子的品德培养来进行的。因此,学校与家庭在孩子品德培养方

6、面存在着许多对立的现象,比如学校里老师教"不打人,不吵架",家里家长却教孩子"当今社会,人就要凶,别人骂你一句,你就骂他两句";学校老师教育孩子助人为乐,家里家长教"不关你的事,别管"。记得有一次,学校假期粉刷了墙面,刚开学还有残留的味道,为了消除这种味道,班内倡导让家里养花的孩子带几盆花。其中有一个男孩子抢先说家里有很多花,愿意带一盆来,可是下午却哭丧着脸来了,后来询问才得知他的爸爸不让他拿花,原因有二:1、家里养的都是名贵花,舍不得。2、班里那么多孩子,我们不拿还会有人拿。如此现象并不少见。5、缺乏对

7、孩子的尊重有的家长过度张显家长的权威,对孩子缺少尊重,孩子犯了错误,不由分说,打骂算作是教育,从不给孩子解释机会,更有甚者,一个不顺心就对孩子又骂又打。有的家长虽不打骂,但是孩子的一切事务都横加干涉,从不给孩子留设一分空间,就拿假期报培训班而言,孩子的兴趣在图画,而家长偏要孩子学乐器,这样的现象也很多。(二)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不协调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校教育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但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

8、人。年龄越大,这一特点越突出。这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学生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学习成绩也就有高有低,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经常被"请家长",学校希望通过家长来协助对孩子的教育,而家长则往往是痛打孩子一顿了事。老师叫家长来学校好像都是为了告状。老师向家长告学生状的事,在我们周围并不少见。时常听见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说,你再不认真学习或再不好好表现,就把你的家长叫来。言外之意,是让家长将学生领回家,教训一番。尤其是在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