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84959
大小:69.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意向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意向调查【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指导在就业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求职意向、毕业后的择业方向、学生对未来工作地区、薪资待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向;就业指导一、调查的对象以江西某高校在校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毕业生的就业意愿进行了调查。问卷全部采用无记名的方法,对我校19个学院的本科学生的就意向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
2、有效问卷882份。二、调查的内容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未来就业去向,希望就业的地区、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未来找工作的渠道、面临毕业是否感觉到就业压力、对于当前的就业现状的态度、在校期间哪些环节对求职和就业帮助最大、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就业的帮助。三、调查问卷分析1、未来的就业去向求职、考研、考公务员依然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多数学生有具有就业意识。在图1中有58.6%的学生选择了通过求职完成就业。有16.2%的学生准备考研或,10.4%的学生准备考公务员,5.9%学生准备求职升学。随着就业形
3、势的严峻以及大学生素质的不断提升,大学生毕业继续深造与考公务员已经成为学生的主要选择项目。2、未来找工作的渠道人才网站、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会是学生找工作的主要渠道。如图3所示,这些数据表明,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仍然是学生实现就业的渠道之一。但学校推荐仅为5%,由此可见,高校应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大校园推荐力度。3、假如毕业,希望就业的地区东部、中部地区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如图3所示,有58.3.%的学生选择东部地区就业。说明学生对生活水平和发展机遇具有强烈的渴求。选择中部城市就业的学生占39%,说明学生对
4、家乡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而西部城市和农村却受到了冷落,分别仅为2.2%和0.6%,近年来,国家为了引导学生就业也相继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不高。这显示出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值较高,只注重经济条件和区域选择,而没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工作岗位,于是便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而影响选择上述地区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而生活条件好、良好的人才政策、创业环境较好、回拫家乡学生也成为影响就业地区5),97%的4、面临毕业是否感觉到就业压力学生已感受到就业压力。调查数据显示学生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
5、力,造成目前大学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用人需求不匹配,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这显示出学生已发现自身存在6)。的不足,就业期望值、就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5、对于当前的就业现状的态度学生就业态度:定位准确,目标明确。调查数据显示(7),有近一半的学生愿意先就业从基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还有18.10%的学生认为继续深造或者参加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然后再找。但仍有9.9%的学生想通过其他关系渠道,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作为高校相关部门,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6、对求职和就业帮助最大环节
6、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专业课程、教育实践对学生求职和就业帮助最大。通过数据(图8),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比较重视。这就提醒高校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多开设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关的专业,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7、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就业的帮助就业指导课对学生有帮助,但效果不明显。调查数据显示(图9),有69.5%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对自己有帮助,但是没有很大帮助。这就提醒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力度,不断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丰富就业指导课的手段和形式,多组
7、织学生座谈,了解学生需求,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完善课程体系,实施分类指导,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业形势的发展需要高校不断调整就业指导内容,使之与市场、学生需求相适应。从大一入学开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四年不间断学习,针对不同学生需求,不同就业去向,实施分类指导,通过开设各种就业技能的培训与辅导课程,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二)注重观念引导,加强思想教育,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会同有关部
8、门认真做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宣传、组织实施工作,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要,主动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三)加强就业反馈,促进人才培养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要建立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应从就业质量报告的结果看招生、培养、管理中,存在的不相适应问题。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具有职业针对性,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