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83380
大小:7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湖南邵东三中陈志伟E-mailawei27556@163.com诞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大致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显著发展、破产、恢复发展、消亡等七个主要阶段。现分述如下: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产生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条件:社会基础: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条件:①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分解着屮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②鸦片战争以后
2、,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出现。受外商企业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③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商办近代企业,也起了诱导作用。2、简况: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②随着近代工业的建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出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了。③中国著名的资本主义企业在早期有:上海发吕机器厂(1866,方举赞、孙英德);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U872,陈启沅);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朱其昂
3、)。3、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①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②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①革命性;②妥协性。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初步发展的条件:①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屮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简况:①19世纪末,屮国民族工业有了显著发展,屮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②1895—一1
4、898年间,国内新创办的商办;*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其屮80%属于轻工业,总投资额为一千二百多万元;原来基础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的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近代工业。在这期间,以棉纺织业发展最为突出。③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迫,仍然步履艰难。3、历史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1、进一步发展的条件:①
5、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内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一战中欧洲列强放松侵华(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屮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中国K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O③群众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全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①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6、。②纺织业、而粉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屮心从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面粉业是第二大工业,大量面粉出口。)③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3、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①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而,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②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③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一些资本家和地
7、主在叫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或其他封建剥削。4、历史作用:①K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屮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由辛亥革命以前的六十多万人,发展到一战以后的二百多万人。②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以后屮国巾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屮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显著发展1、显著发展的条件:①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②国民政府为了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鼓励
8、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2、显著发展的概况:①1936年全国工、Ik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其中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进展,重工业和农业也有所发展。②传统的棉纺织业继续发展,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搪瓷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制碱工厂在1927年至1936年建成了15家,1931年至1935年制碱厂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输往日本、朝鲜等地的碱类制品每年还有10万余担。①但巾于官僚资本迅速膨胀,逐步建立起官僚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