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81116
大小:8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7
《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11月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重点前言1、军事是一切与战争和军队直接相关事项的总称。军事科学是反映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用以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战争准备和实施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科学中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知识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第一章中国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2、军事思想的特点:深
2、刻的实践性;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不断的创新性。3、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历代各阶级、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兵学研究者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理性认识,是各时期人们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一)产生时期1、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我国先后建立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这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2、西周时,产生了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这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3、夏、商、西周时期,军事指导思想上的基本类容是“
3、天命观”。(二)成熟时期1、约从公元前8世纪初到公元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时期。(三)丰富发展时期1、约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9世纪上半叶,即我国历史上的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朝前期等朝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时期。2、秦汉时期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一统的战争观;集中统一的建军观;长治久安的国防观;度德、量力、较智、竞技的制胜观。3、唐代初期,兵学兴盛,出现了一批兵书,且唐代兵学思想与其他思想进一步融合,使兵学理论更具有总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4、宋神宗时,颁布《孙子
4、》、《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7本兵书,合称为《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其目的是兴武备、建武学、选武举。5、明朝最为杰出的兵书有戚继光所著的《纪校新书》和《练兵实纪》,以及茅元仪编撰的我国古代部头最大的兵学著作——《武备志》。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二、《孙子兵法》简介(一)军事巨著《孙子兵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页脚---(二)《孙子兵法》十三篇简介1、《计》篇:(1)、开篇阐述“慎战”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明了战争的重要性)(2)
5、、五个战略基本要素(五事):道、天、地、将、法(3)、七个战术基本要素(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4)“兵者,诡道也”——诡道十二法——“攻其无备,出其不意”2、《作战》篇:(1)、思想一:在战略上必须速战速决,即“兵贵胜,不贵久”,以减轻战争给本国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2)、思想二:在后勤供应上“因粮于敌”。3、《谋攻》篇:(1)、提出了“全胜”思想,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2)、主张协调处理好帅与国君的关系,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军事规律
6、。4、《形》篇:(1)、“形”,原指事物的形体状态,此处意为形势、客观条件,指战争中敌我双方兵力数量多少、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和军队素质的优劣等。(2)、孙子主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打有把握之仗)(3)、提出“隐形”问题,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4)主张以绝对优势之“形”,胜敌于未萌,胜敌于易胜,胜敌于必然。(4)、篇末,孙子以“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作比喻,把胜兵进攻时锐不可当的声势形象地描绘出来,总结全篇,点名主题。5、《势》篇:孙子说:“故善战
7、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既需要“择人”,又需要“任势”。6、《虚实》篇:用兵的根本原则之一:“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样便能有效地“避实就虚”。7、《军争》篇:(1)、军争的基本原则:“以迂为直,以患为利”。(2)、基本方法:“治气”、“治心”、“治力”、“治变”8、《九变》篇:9、《行军》篇:指出治军原则:“令之以文,齐之以武”。10、《地形》篇:“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要求将帅全面运用自然与人事的一切条件去追求战争的胜利。11、《九地》篇:12、《火攻》篇:再次阐明孙子的“慎战”思想。孙子一再告诫人们
8、:“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因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而应“明君慎之,良将警之”,这才是“安国全军之道”。13、《用间》篇:孙子强调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