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乐及其思想技术涵义

声、音、乐及其思想技术涵义

ID:28061092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7

声、音、乐及其思想技术涵义_第1页
声、音、乐及其思想技术涵义_第2页
声、音、乐及其思想技术涵义_第3页
声、音、乐及其思想技术涵义_第4页
声、音、乐及其思想技术涵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声、音、乐及其思想技术涵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声、音、乐及其思想技术涵义摘要:在古人的思想世界里,声是音响的自然属性,音是人为而有序组织起来的声,乐则是人为选择并包含特定思想涵义的声音,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乐。从思想层面看,屮国古代的声、音、乐具有高下优劣的分野,而乐则是其中的最高境界。古人心中理想的音乐是所谓“德音”。从技术层面看,声、音、乐各自具备音乐理论的内涵,但同时也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意义。关键词:声;音;乐;思想;技术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3-0019-03中国古代典籍之中,包含冇不少声、音、乐方面的论说,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

2、古代音乐思想颇有帮助。关于声、音、乐三者的具体概念和内涵,已经引起学者的注意和研究,如蔡仲德先生撰作的《中国音乐美学史》一书,即有古代声、音、乐关系的讨论[1];王小盾先生对此也有专论,并称其为中国音乐学史上的乐、音、声三分[2]。今在学者论述基础上,绎读有关文献,对古代声、音、乐的思想和技术涵义试做探讨,向大家请教。古代文献对音乐的起源有所论述,如《吕氏春秋》的《大乐》云: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木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两仪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萌芽始震,凝以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

3、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说明音乐的本源出自太一(即“道”),再由太一、两仪、阴阳并经度量递次产生和形成。“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先王所定的“乐”即由此而来。古代的“乐”,大体相当于我们今天意义上的“音乐”。有关声、音、乐的关系及区别,当以《乐记》所论最为详赡,后世乐论多所承袭。因此,了解古代声、音、乐问题,不能脱离《乐记》的论说。在我看来,巾国古代的声、音、乐,应该包括思想和技术两个层面,其涵义自应有所不同。从思想层面看,声、音、乐是互有关联的事物,但内涵冇别。这在《乐记》中阐述得尤为清楚,如《乐本》开首云:凡音之起,由

4、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可见声、音、乐是依次产生的3个层级。声是第一层级,声的有组织结合(声成文),才构成第二层级的咅,咅与舞蹈的结合,形成第三层级的乐即乐舞。声、音、乐三者,在古代具有高下优劣的分野,而乐则是三者之中的最高境界。《乐本》云: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

5、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这里道出了乐的本质,即乐是通伦理的,与伦理属于同一层面。因此,如果仅懂得声,就如同聆听自然界的声响,一切动物皆可感觉。继而由声及音,但如果仅懂得音,那就是一般的平民。最后由音及乐,只有君子这样高尚的人,才懂得乐。声、音、乐三者,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达到乐的至高境界时,便与礼相通了。由上可知,声是自然层面的声响,是音响的物理属性。音是人为之声,是乐的表象,即“声者,乐之象也”。只有人们感知了声的伦理内涵,才称得上是“知乐”,也才能与礼这样一种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政治等级制度相

6、通。《老子》曰:“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里,“音声”非单一概念,而是音和声两个概念,它与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一样,为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的两种事物。蔡仲德先生认为,此处的音是指经过加工的艺术之声,声则指未经加工的自然之声[3]。这是很有见地的看法。裾《乐记•魏文侯》所载,魏文侯向子夏问乐,述说自己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困倦昏睡,但是听郑卫之音,则不知疲倦。他对此甚有疑惑,因而请子夏解释其因。子夏经过一番论述,道出其中缘由。他说: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之与音,

7、相近而不同。可见喜好音与喜好乐确有不同。子夏进一步说明,“德音之谓乐”,即乐是有其意义的,而魏文侯所好,是“溺音”而非“德音”。子夏认为,郑、宋、上、齐之音,皆非德音。“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己也”,而是体味其屮的意义。只有明了其屮的意义,才可称得上懂得了乐。因此,历代称“郑卫之音”或“郑声”,而不是“郑卫之乐”。正因“郑声”,“郑卫之音”非“德音”,故乂被斥为“亡国之音”。这类音乐没有达到儒家“乐”的理想境界,故被称为“声”或“音”。《乐记》所说的“桑间濮上之音”,情形也是如此。由此足见,乐在古代是至高无尚的,它本身有特定的内涵,需

8、要具备一定的修养,方能达到“乐”的境界,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以上所述,是声、音、乐在思想层面的涵义。从技术层面看,声、咅、乐也有特定的内涵。我们知道,古代所谓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云云,其中前三项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