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考试典型习题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考试典型习题

ID:28024372

大小:174.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考试典型习题_第1页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考试典型习题_第2页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考试典型习题_第3页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考试典型习题_第4页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考试典型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考试典型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jyxsc@126.com4.3奏3U例级分析例4-1阁示的对心汽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屮,凸轮的1:际轮廓线为一阀,其ISI心在d点,•径及=40mm,凸轮较动方向如图所示,/oA=25mm,滚子f(1)凸轮的理论轮廓线为何种曲线?(2)求凸轮的苯阀半柃rb;(3)求从动件的升程h(4)标出图示位覽的力角a:(5)若凸轮的灾际轮廓线不变,而将滚子'卜径改为15mm,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有无变化?a)b)例4-1图解:(1)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理论廓线与灾际廓线是两条法向等距的曲线,该法向距离等于滚子半径r,。今已知其灾

2、际轮廓线为半径7?=40n皿的圆,故其理论廓线//为半径(40+10)inm=50nim的圆,如图b所示。(2)凸轮理论轮廓线的最小向径称为凸轮的基圆半径因此,连接偏心圆的圆心J和凸轮转动中心O,并延长使其与理论廓线相交于C点,则OC即为理论轮廓"上的最小向径,它即为凸轮的苯圆半径rb。由图b可知,'■^二/ac—(7?+rr)~lko~(40+10)nun-2oinni—25nnn(3)从动件的升程就是从动件上升的最人距离。它等于理论廓线v的最大与最小向径之差。因此,h-(/0A+7?+z*r)~f=(25+40+10—2

3、5)mm-50nnn(4)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是指理论廓线上滚子从动件接触点的法线与从动件上对应点速度方向⑽之间所夹的锐角如图b所示。(5)当凸轮的实际廓线’保持不变,而将滚子半径rF由lOnmi增人至15nnn后,连杆长度Lb将随之由50mm增至55mn,因此从动件3的运动将随之变化。若希望从动件3的运动规律保持不变,则应让理论廓线Q保持不变,作该理论廓线的法向等距曲线,并使之距离等于15mm,得到新的实际廓线中在轮齿部分。轮齿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弯曲疲劳折断和静力折断,齿面接触疲劳点蚀,齿面磨损,齿面胶合,齿面塑性变形等。例5-

4、3试分析例5-3题图屮当分别以轮1、轮2为主动时,齿轮2的接触应力及弯曲应力的循环特征。苍:齿囬接触应力恒为压应力,不可能反向,因而恒为脉动循环。弯曲应力的情况则不同。当轮1主动时,轮2在转动一周过程中,两•次.啮•合•为.不.同.齿•侧•,故每侧齿根都承受拉、压应力各一次,循环特征为对•称•循.环.;当轮2主动时,轮2在转动-•圈吋,两.次.啮.合.为.同.一.齿.侧.,故同侧齿根两次承受拉应力或压应力,循环特征为脉•动•循•环•,但应力循环次数加倍。19-计算蜗杆传动的传动比时,公式是错误的。(1)i=co}/co2;(2

5、)i=njn2;(3)i=d2/d1:(4)i=。6.3奏製例《分析例6-i计算图示轮系的传动比/1H,并确定输出杆//的转向。己知各轮齿数4=1,z2=40,3=24,z3=72,=18,z4=114,蜗杆左旋,转向%如阁o例6-1阁B解:(1)定轴轮系in=2L=£l=40n2(2)周转轮系B为系杆.•-1-72hb4=1+-^-=172x114•2nHz2nz3n24x1820(3)混合轮系=,方向向下。弹性滑动与打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弹性滑动是由于带具有弹性且紧边与松边存在拉力差而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打滑是由过

6、载(即外载荷大于最大有效拉力)引起的,不过载就不会打滑,打滑将使传动失效。打滑是可以避免的。链传动为啮合传动,且为部分挠性传动,因而产生运动不均匀性,是不可避免的特有性质。例6-2图示轮系中,己知Zl=z3=z4=Z4.=20,z2=80,z5=60,求/13并确定B的转向。777W]_例6-2阁解••⑴ll2=^=-8020!2=W320x6020x20-3W3<——=4wB=wH(3)’IB=’12X’3B=~4=-16B的转向为t。当采用套筒、螺母、轴端捫圈作轴向固定时,应把与安装零件轮毂相对应的轴段长度做得比零件轮毂短

7、2〜3mm,以确保轴端挡圈、套筒或螺母能靠紧零件端面而不是靠在轴肩上。为Y保证轴上零件紧靠轴肩(定位面),轴肩的圆角半径r必须小于相配零件的圆角半径/?或倒角Ci,轴肩高A必须大于或Ci。轴承的功用是支承轴及轴上零件,保持轴的旋转精度,减少转轴与支承间的摩擦和磨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