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94028
大小:57.7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7
《《论中国德治与法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黑龙江大学论文题目:论在中国德治与法治的重要性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年级:2010级专业:行政管理姓名:m学号:200102737指导教师:2011年12月22日摘要社会治理方式不管是法治还是德治,都是有所不足的。都不能仅靠唯一的一种手段去治理。只有当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社会才会团结、凝聚。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才是保障一个国家正常运行的模式。才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通路。关键词法治德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顢2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德治与法治的定义及其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德治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法治1二、德治与法治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2(一)德治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2(二
2、)法治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2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3四、法治与德治在中国的实践性5五结论6参考文献7一、德治与法治的定义及其特征(一)德治德治的含义:第一、要求统治者集团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第二、重视对民众的道徳教化,“为政以徳”,徳主刑辅。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被封建统治者讼期奉为正统思想。儒家学说是由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屮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的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
3、恶,都可以用道徳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儒家的德治对于维持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作用。(二)法治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强调法律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地位。如代表人物之一商鞅主张:“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史记•商君列传》)依据法律管理国家和民众的各种事务的一种政治结构。与先秦法家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建立在民主社会的基础之上。法治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徳的法治理论,亚里士多徳提出的法治包括两点,一是有优良的法律,二是优良之法得到民众晋遍遵守,这个思想得到了后来者的发扬,并构成了当代法治思
4、想的核心与精髓。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祌,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二、德治与法治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一)德治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论语•为政》记录了孔子这样一段言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说以“德”的原则为政,就会如同北极星一样,自在其所,而群星
5、都拱卫于四周。子产作为成就卓著的执政者,也普经发表“为政必以德”的主张(《史记•郑世家》)。可见,在和当久远的年代,“为政以德”的思想,不仅己经形成政治理论,而且已经影响政治实践。北魏时期一位“以文武才策,当军国之任”,史称“纬世之器”的官员邢峦在奏言屮有“昔者明王以德治天下”的说法(《魏书•邢峦传》),更明确地强调了“为政以徳”,其“政”在于治国、治天下的主张。《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有“大上以德抚民”的说法,强调最高境界的政治成功,是依靠“德”的宣传和实践,来实现民众的顺从和社会的安定的。孟子强调“以德服人”(《孟子•公孙丑上》)。庄子强调“以德为本”(《庄子•天下》
6、)。《管子•兵法》说,“通徳者王。”《旬子•议兵》说,“以德兼人者王。”虽然诸子百家政治立场不同,文化倾向各异,但是对于“以德治国”的原则,看来多是赞同的。汉初有的政论家还指出,“冇德”和“无德”,可以导致政治的成与败并分别至于极端:“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徳”,长期被看作管理国家、统治天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法宝。唐初名臣魏徵曾经指出:“德”对于治W来说,是政治“根本”,是政治“泉源”(《旧唐书•魏徵传》)。这种见解,在中国古代执政阶层中,是得到广泛认同的。“以德治国”,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色之回顾历史,应当说,所谓“徳政
7、”与暴政相比,确实可以给予民众以较宽松的生存空间,给予社会以较有利的发展条件。历史上多次形成的被标榜为治世之典范的所谓“盛世”,常常是执行“以德治国”或者接近“以德治国”的原则而得以实现的。《史记•孝文本纪》中这样赞美文景之治的成就:“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新唐书•太宗纪》中如此颂扬贞观之治的成功:“自古功德兼隆,自汉以来未之有也。”都发现和总结了“以德治国”的历史经验。然而考察中国历史文化,往往应当穿破表面透视其真质。分析涉及政治文化的现象更是如此。正如鲁迅所说,历史上“人的言行”,在明处和暗处,“常常显得两样”,古来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