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建立千米的长度单位的概念,熟记米和千米的进率并能进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建立千米的长度单位的概念,熟记米和千米的进率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2.建立吨的质量单位的概念,熟记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的实际长度,同时建立1千米的概念。2.使学生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会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吨的概念。4.使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运用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认识到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测量的良好习惯。
2、1.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千米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例如公路的路标等。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帮助学生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2.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以及质量单位吨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体验活动,如绕操场跑4圈,每圈250米,这样就是1千米,另外像每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就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通过算一算、跑一跑等活动,建立1千米和1吨的概念。1 千米的认识2课时2 吨的认识2课时3 练习1课时千米的认识教材第20、第21页的内容。1.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之上,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3、—千米,同时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建立1千米也就是1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千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即1千米(公里)=1000米。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测量的良好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练地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卷尺,挂图,米尺和盒尺。老师提问:我们曾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老师请同学们具体表示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老师请学生把下面的填空题补充完整。1米=( )分米 1米=( )厘米 90分米=( )米 80分米=( )厘米1.教
4、学千米的认识。(1)老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是米。例如老师买了3米布,这根木棍的长度是1米等,这些都是用米作单位的。那么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2)认识千米。老师出示教材第20页例1图。老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后,说一说图中的180千米、60km、98千米所表示的意思。例如:铁路边里程碑上的“180千米”,指的是从某地到这个里程碑的路程是180千米,然后指出日常生活中,像这样计算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又叫作公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公里)。老师
5、板书课题:千米(公里)的认识老师提问: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2.教学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老师提问:同学们都喜欢体育运动吗?你们参加过100米的短跑比赛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幅图。老师:如果你在这个长100米的跑道上来回走上5次,就是10个100米,也就是1千米,可以用km来表示。老师板书:1千米=1000米请学生独立记忆千米和米的进率。老师提问:同学们每天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还有坐公共汽车的。如果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能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驶15千米,现在请你们估算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3.实际操作、测量,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老师拿着卷尺带学生到操场上,以人
6、或者树的位置为起点,先测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目测100米的实际长度。然后让学生用一般的步行速度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一分十几秒,还要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同学们如果用一般的步行速度,走12分钟左右的距离大约就是1千米。现在就请同学们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老师还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测量操场一周的长度,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米尺或盒尺,要求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测量。选好一个记录员,然后学生们开始进行实际操作。(1)实际操作,合作测量。(2)整理数据,计算长度。(3)推算出1千米的距离。(4)亲自走一走,感受1千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1.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
7、的第1题。(1)读题,弄清题意。(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3)老师指导,集体订正答案。2.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1)学生独立审题。(2)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进行个别辅导。(3)集体订正答案。请查阅资料后再填空。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它的总长大约是( )千米。课堂作业新设计1.略2.米 千米 千米思维训练略千米的认识1千米(公里)=1000米1.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长度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