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61326
大小:16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7
《中国工业遗产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工业遗产初探2006年9月1日 出版:《建筑学报》2006(08):12-15 作者:俞孔坚方琬丽 浏览:6030关键字:工业遗产;中国近现代工业潜在遗产;保护与重新利用通过界定工业遗产内涵的,明确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了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从工业遗产的认定与登录、保护和重新利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在此框架下立足国情,梳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甄别潜在的工业遗产,便于进一步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工作,最后展望了未来工业遗产保护和重新利用的趋势与途径。 一、 工业遗产的界定及保护的意义 1.工业遗产的内涵与范围 (1)国
2、际组织对工业遗产的界定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1]。 (2)中国工业遗产的范围 工业遗产关注的主要历史时期是自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以来至今,但不排除前工业时期和工业萌芽期的活动。中国开埠之后国外资本工业兴建的近代工厂、洋务派官员以及民间资本家兴办的中国民族工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都在中国大
3、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它们构成中国工业遗产的主体。 中国在整个农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发明,曾为起始于英国而蔓延到全世界的工业革命、或早期的工业活动产生起过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的作坊、资源开采、冶炼方式、包括运河在内的运输设施等都是工业遗产的构成部分。 2.中国保护工业遗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人们习惯于把久远的物件当作文物和遗产,对它们悉心保护,而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急于将它们毁弃。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
4、,其所承载的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曾经影响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大的多。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和正在“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业停产搬迁,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不可逆的拆毁,大量珍贵档案在流失,所以,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认定和抢救性整理非常重要。 二、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阶段及潜在的工业遗产 .--- 1. 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研究的需要,参考中国工业发展史料,将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粗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5、(表1)。[2,3]表1 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阶段历史阶段时间跨度特征近代工业1840年-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阶段,许多工业门类实现了从无到有零的突破。1895年-1911年中国近代工业初步发展阶段,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资本在各地设厂,中国丧失工业制造专有权。1912年-1936年私营工业资本迅速发展时期,华侨和军政要员成为重要的工业投资者,近代工业逐渐走向自主发展。1937年-1948年抗战时期艰难发展,大量工矿企业内迁,战后工业有短暂复苏。现代工业1949年-1965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时期,经历了理性发展和工业化大跃进的浪潮。1966-
6、1976年曲折前进时期,工业生产停滞甚至倒退。1978-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大发展时期。产业格局退二进三调整,促使某些工业地区重新定位。(根据参考文献2,3书中相关章节总结) 2. 选取典型个案的标准 下面分不同历史时期列表,梳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脉络,便于按图索骥,避免遗漏,发掘和认定工业遗产。首先声明,所选择的代表案例仅仅是有可能成为工业遗产的地点,但具体的认定尚需要经过对原址保护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参考UNESCO评选世界遗产的标准4以及ICOMOS的专项标准[5,6],列举的个案主要依据如下准则: (1)早期建设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标
7、志某工业门类在中国的发端; (2)与重大历史或政治事件相关联; (3)规模和技术上在同行业中曾经占据主导地位,代表当时生产力的先进水平; (4)标志工业生产技术变革或管理形式创新; (5)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产生深远影响; (6)体现某时期工业生产衍生的特定审美取向。 在实际认定遗产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个案遗存的现状。 3.中国近代工业发展阶段潜在的工业遗产.---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阶段(1840-1894) 中国近代工业的众多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零的突破,兴办近代工业的主力是来自英国、美国、德国和俄国等资本主义国
8、家的经济殖民势力及其买办,清政府具有维新思想的洋务派官员以及满怀实业兴国思想的民族资本家。与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