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a代文学史

中国当a代文学史

ID:27959336

大小:150.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7

中国当a代文学史_第1页
中国当a代文学史_第2页
中国当a代文学史_第3页
中国当a代文学史_第4页
中国当a代文学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当a代文学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三个阶段:1.1949~1976(新中国成立,文革十年)2.1976~19893.90年代以来第一个阶段: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第一节50,60年代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一、两次文代会:(一)、第一次全国文协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1.当代文学的起点2.中央很重视3.总结成绩和经验:确定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和经验4.总方针和总方向: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2、,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成立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和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二)、第二次全国文协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1.总结经验2.鼓励创作3.社会主义现实的准则4.塑造英雄人物的基本要求5.理论祸根二、三次批判: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毛泽东的态度、导演天真、一片讨伐之声、回过头来看一看)2.对《红楼梦》的研究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矛头指向俞伯平、俞伯平其人其事、俞伯平犯了什么忌—主观唯心、好了歌、运动始末)3.对胡风文艺思想

3、的批判三、文学思潮第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提出—积极一、动机:1.工作重心的转移—发展经济2.安抚知识分子二、内容:—允许争论,风格自由多样三、原则:—政治方向的一致性,坚持党的领导四、积极的意义:—文艺界走向活跃第二、文艺界的反右斗争1.动机:对“鸣放”的担心2.对象:老人、青年、误读“双百”方针的人3.性质:对“双百方针”的否定第三、文艺政策的调整动机:一、工作重心的转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一、方向:贯彻双百方针,题材多样化,文艺符合创作规律二、具体措施:1.新桥会议—文艺八条2.广州会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

4、告》3.大连会议—文艺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中间人物论:邵荃麟第四、“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史事业造成的新损失“左”、“右”;“左倾”、“右倾”之辩;“八届十中全会”—阶级斗争扩大化,昌进康生的活动诬陷小说《刘志丹》;批评《林家铺子》等戏剧第二节“文革”十年文艺思潮第一、“文艺革命”总纲要—《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1.《纪要》的核心内容:“文艺黑线专政论”“黑八论”:作品“黑”,队伍“黑”2.《纪要》推行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文艺界的百花凋零,摧残文艺队伍:破坏文艺组织,禁止对外文化交流第二、主流文学的炮制1.树立样板戏:八个2.炮制小

5、说、电影、戏剧3.编造理论一、根本任务论二、“三突出”,创作原则突出正面人物—英雄人物—主要人物三、主题先行论第三、主流文学之外一、不愿屈服的,有节气的公开文学:1.坚持文学的良知2.捍卫文学的尊严3.一定的艺术价值二、地下文学(积极)1.传播方式:手抄、自发、秘密的传播2.类型:诗歌和小说3.代表性作家:食指、舒婷、张扬4.食指和他的《相信未来》关于地下文学的评定:1.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种特殊现象2.专制高压的产物3.作家独立思考和真性情的表达4.显示文学的坚韧第二章、50、60年代的文学及其小说创作小说第一、作家的整体性的更迭一、退居边

6、缘和走向中心1.边缘作家:第一拨:沈从文、钱锺书等自由主义作家第二波:茅盾、老舍等“五四”以来的作家第三波:触动政治敏感神经的作家二、中心作家:杜鹏程、赵树理、茹志娟第二、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性格:稳定的、核心的心理特征文化性格:文化行为上的性格-..1.从出身、地域上看;从与“五四”作家比较来看2.文化素养低第三、50、60年代的小说第一类:革命历史小说一、种类二、基本意义的作者情况三、表现战争的新观念新观念:第一种观念:基本放弃了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立场:1.所谓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2.放弃原因第二种观念:“二元对立”模式(缺点)第三种观念

7、:英雄乐观主义英雄乐观主义成为固定的审美模式几部革命历史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1.宏大的军事画卷2.英雄人物的塑造3.艺术缺陷和“危机”吴强的《红日》1.内容2.先抑后扬的手法3.对当代文学的三个贡献第一个贡献:战争场面描写代替传奇故事第二个贡献:对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进行了比较好的刻画第三个贡献:在战争与和平中的场景的对照描写中,体现出叙述的节奏感,又在战争观念上不同与主流一、曲波《林海雪原》1.传奇色彩的来源2.关于剿匪的战斗3.东北胡子剿匪的故事《林海雪原》:传奇性民间文化因素英雄人物的塑造结构布局的特点二、茹志娟《百合花》《百合花》的

8、可贵之处:用自己的美学风格塑造英雄,引入女性视角,“我”替代作用农村题材小说第一、农村小说何以为多,五四小说的传统延续,文学界对表现农村的强调第二、农村的小说的形式:表现现实斗争:土改、合作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