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58440
大小:58.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丿建设生态文明丿必须摒弃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中心主义八价值观丿树立科学"生态中心主义n的价值取向丿既不提倡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极端物质主义匕也不支持片面追求自然生态保护的"极端环保主义J而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进步的和谐统一。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生态文明社会1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O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有着深刻内涵。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主
2、要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岀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岀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积极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
3、,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治理污染。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经济布局,考虑口然对发展的承受程度,倡导并大力扶持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大力降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大力提高承受资源环境代价的公正性,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生态质量。(二)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
4、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
5、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三)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必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
6、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四)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
7、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更加科学利用口然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1世纪将会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耍求,坚持节约资源和环
8、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位置,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的建设之路,为中国人民谋福祉。3.2.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人民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