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35047
大小:62.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浅论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论文关键词:新课标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论文摘要: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提高和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新课标理念下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堂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即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提高和促进语
2、言交际运用能力。、中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特征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建构、发展自己的知识。在英语课堂上具体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占用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时间很少。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中,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得英语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而且教师提问成绩好的人均次数多,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获
3、得的互动机会少,这体现出中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形成了有条件的、小范围的互动,对学生情感发展不利。1.教师忽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由自在地进行交际。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这一最终目的来安排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但是,长时间以来,应试教育体制和高考指挥棒左右着英语教学,教师注重讲解语法知识、诠释课文和操练句型,训练学生解题技巧,课堂上很少,甚至不用英语组织教学,忽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十几年的辛苦教学,培养出来的是“聋哑”学生。在提倡人
4、文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与时倶进,更新教育观点和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和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互动模式单一“控制一服从”是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行为模式,相互切磋型的互动较少,师生互动拘泥存在偏差,未能将互动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教师应该多采用师个互动、师组互动、师班互动等多种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于“提问回答__反馈”的模式,教师
5、对于互动的理解1.非言语行为互动缺乏课堂言语行为指教学过程中的讲解、讨论、提问,回答等言语互动。非言语行为指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和学生表现出的:(1)无声的静姿,如面部表情和眼神;(2)无声的动姿,如手势语和体态语,(3)有声的辅助言语和类言语,如声调。音质、音量、语速、节奏,以及哭、笑、叹息、咳嗽等无固定意义的发生。非言语行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时刻对师生互动产生着影响。许多教师认为课堂互动的中心是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而忽略了课堂中出现的非言语行为。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却在实
6、际课堂教学中未能控制好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不恰当的表情、肢体语言对课堂互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教师常常忽略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从而错失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二、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的途径1.提倡民主平等,实现情感互动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此处的平等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从认知角度,教师不应以权威自居,更不能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抱有偏见。在情感方面,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抱负志向,以及他们的选择和判断
7、。教师不应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塑造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发现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展开对话,相互理解,真诚接纳,学生获得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等师生关系的积极体验。1.恰当运用非言语行为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力争合理运用面势语,并加强师生间的眼神交流。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运用得体的眼神能使学生自觉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不恰当的视线活动,例如不恰当的注视部位和延续时间,都会使学生精神紧张,不能认真听课。同时,教师需要加强手势语的运用,包括指示性手势,强调性
8、手势,会意性手势和评价性手势。利用手势对言语进行补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记忆效果。2.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师除了在“提问一回答一反馈“模式下发起师生互动外,需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创设更多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话题,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演示、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表达欲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力图营造出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敢于参与,乐于参与。(2)教师可以巧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