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34303
大小: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新闻新闻传播论文范文-关于的新闻真实性影响因素解构word版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闻新闻传播论文范文:关于的新闻真实性影响因素解构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新闻真实性影响因素解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新闻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摘要】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因素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本文结合2011“年终奖计税方式调整”假新闻个案对这三个层面的多种因素进行展开论述,提出了记者的身份危机、“真新闻往往是新媒体吸收传统媒体的内容,假新闻往往是传统媒体听信新媒体的传言”技术性规律、新闻真实性在接受层面的理解等理由,初步提出了新闻真实性影响因素结构图,并认为量的具象描
2、述是研究新闻真实性这一理由的未來手段,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新闻真实性影响因素的系统动态模型。【关键词】新闻真实性;影响因素;解构一、“年终奖计税方式调整”假新闻事件2011年8月12日,中国会计视野网刊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理由的规定的公告》(简称“47号公告”);13曰,《广州日报》刊发《9月起年终奖计税策略调整,避开奖金越多所得越少》对之进行详尽解读,随即,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都对此进行报道;15口,国家税务总局发文《关于有人伪造47号公告的声明》进行辟谣。这起“乌龙事件”堪称2011年新
3、闻造假之冠[1]。二、新闻失实理巾分析“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什么假新闻屡禁不绝?国内外学者己经有详尽研究。本文仅以“年终奖计税方式调整”假新闻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造成新闻失实的理由展开分析。1.宏观因素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这些因素不仅对于身处社会大环境下的从事新闻生产工作的记者编辑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从影响流动态角度来说,对于受众接受新闻一一哪怕是假新闻一一同样具右长期地影响。(1)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法规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影响社会各方面能否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就“年终奖
4、计税方式调整”这一假新闻而言,除了个人所得税计税方式调整是一个事关每一位公民切身利益的理由,还有其产生的的深层背景:自1950年我国首次发布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法律法规以来,至2010年,我国税法体系中先后共存15次以上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调整,其中仅2005年一年间就达6次。这种法律层面的不稳定性,使得普通公民对于国家政策的预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2)经济因素。与2008年相比,2011年爆发的欧债危机看似没存预期的严重,然而,连续多年全球性的经济动荡,加之国内经济“泡沫论”的影响,普通公民对于国家宏观经济的走向比较迷茫,这
5、就从最直接的利益角度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经济神经。当有关个人所得税计税方式调整的假新闻出现后,人们首先不管它是真是假,都对之投入了极高的关注度。(1)文化因素。历史上,中庸、和谐的中国文化传统历来塑造丫中国公民以沉稳、保守的文化性格。然而,自20世纪以降,尤其是经历了“30年吋期”之后,中国的文化传统几乎破坏殆尽。改革幵放以来,中国人的价值观、文化意识貌似趋向多元化,实则近于失去了对人的理性行为具有重要支配作用的稳定价值观和内在文化意识。因此,当假新闻來临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在由于多元而没有判断的情况下对之做出无意识认可。(2)
6、社会因素。与文化因素相似,在一个处于现代化过程中、自身原有价值观不断变化的社会,消解、否定、模糊、破碎等后现代思潮紧逼而至,传统社会秩序与风俗习惯倒塌,各种立场出发的社会舆论混杂、社会群体与交往失去了原有的观念维系、个人从“大众”中走出而孤立无助等等,这些综合因素都通过人们自身内在的观念系统对新闻的传播与接收产生潜在影响。1.中观因素根据默顿的中观理论,在抽象宏观理性与具象微观描述之间,仍然有诸多“桥梁性”因素对于事物的发展具有影响。就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而言,新闻媒介自身的诸多变量当属默顿的“中观因素”。(1)市场化程度。
7、事实上,在一个完全的市场化环境中,除了具有戏谑性质的娱乐媒体之外,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并没有多大市场空间,因为其严密的新闻生产监督体系将制造假新闻的成本抬得很高。而在中国,半市场化的媒介运转机制下,像制造一条“年终奖计税方式调整”这样的假新闻并不需要太高的成本,甚至像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官方权威媒体也不顾风险进行报道,可见当一个市场化机制不甚健全的媒介体系落入“收视收听率”、“报纸销售量”等媒介评价怪圈时,丼媒介内容生产监督机制的漏洞有多严重。(1)记者地位下降。当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扩而成为媒介载体的无线延伸之后,
8、伴随着网络、手机、博客、微博等日新月异的新媒体阵营的扩大和全民记者群体的兴起,一直长期供职于媒体从事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传统记者遭遇Y严重的身份危机。加之媒介从业者工作考核的量化倾向,记者再也没有心情抬头看一下头上“无冕之王”的皇冠,而被社会讥讽为“新闻民工”。这种处境自然加剧了哪怕冒风险制造假新闻也要完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