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08523
大小:7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机电一体化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章总论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系统、动力系统、执行元件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传感检测系统(P5)机电一体化系统:涵义)及生产过程{P1、基木组成(P5>、功能分析(P6>及系统接l_l(P9>、设计方法(P13-P14)、设计流程(P11-P13)机电一体化的目的:使系统高附加值化,如多功能、高效、高可靠性、省材料、并向较、薄、短、小型化发展(P11)机电一体化的三大效果:省能、咨资源、智能化(Pll>机电结合的三种方法:机电互补法(简单的代替)、结合法(强调有机结合组成部件)、组合法(实现产品重构)(P13-P1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开发性设计(通过抽象的原理获得原
2、创性产品,设计空间为无穷大)、适应性设计(总体方案基本不变、进行局部适应性修改,设计空间有限)、变异性设计(没计方案和结构功能不变,尺寸规格改变,无没计变量)(P14)思考题: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特点及产生背景(P1)2、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P3-P5)3、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组成及功能分析(P5-P8)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合方法及'没计类型(P13-P14)5、设计流程(P11-P13)第2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部件选择与设计机械的工作特点:自动化(高定位精度、良好的动态特性)(P22)要求:响应快、稳定性好、精度高、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
3、尼(P22>机械结构:传动系统(频率、摩擦、间隙、刚度)支承系统(刚度、频率、摩擦)为确保机械工作要求可采取的措施:1、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2、缩短传动链,捉高传动与支承刚度,丝杠预紧3、选择最侏传动比,提高分辨率,降低等效传动惯暈4、缩小反叫死区5、改进支承结构,提商刚度,减小震动和噪声平(P22)刚度和抗振性:刚度足抵抗载荷变形的能力,冇静刚度和动刚度。抗振性是承受受迫振动的能力,动刚度大抗振性好。(P48)提高抗振性的措施:1、提高静刚度:就是提高凼有频率,避免共振。2、增大阻尼:增大叽尼对提高动刚度作川很人。3、减轻重景:可以提高固旮频率。4、采取隔振
4、措施。第3章机电一体化系统执行元件的选择与设计步进电机的特点:1、位移量与输入电脉冲数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误差不会累积2、稳定运行时的转速与控制脉冲的频率有严格的对应失系3、控制性能好、不易丢步4、控制系统简单,工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成木低(P91-92)步进电机的选择要求:1、必须保证步进电机的输入转矩〉负载所需要的扭矩,与矩频特性匹配2、要求计筇机械系统的负载惯S和机械系统所需求的启动频率,并与之与步进电机惯-频特性相匹配,并冇一定余fi。3、少距角与机械系统相匹配,得到要求的分辨力。思考题:1、了解各种执行元件的特点及应川场合(P86-87)2、掌握伺服电机控制方式的三
5、种基本形式,并能分析各A的特点及应用场合3、掌握步进电机的原理(P93-95)及驱动方法(P101-P111)、选择及应用方法。4、了解直流伺服电机的特点及驱动方法(P111-P114)。第4章机电一体化系统微机控制系统的选择及接口设计1、硬件与软件、专用与通用的问题(P118)2、确定总体控制方案,选择控制系统(P119)3、接UI设计和通讯没计(P1214、考虑输入/输出控制的可靠性一、确定系统整体控制方案:开环控制还足闭环控制,检测元件及检测精度要求等;执行元件是采用哪-种:电、气、液等;考虑特殊控制要求:高可靠性、高精度和快速性等,找出相应的措施;微机控制系统的作用:计
6、总、控制、数据处理等功能,确定I/O通道数,配备的外围没备等;佔算成本。(P119)二、确定控制算法:计算机完成给定任务必须要有算法,如:轨迹控制:逐点比较法、数字分析法;校正补偿算法:PID算法;数裾处理:FFT算法;敁优控制算法:自适应控制算法等;确定控制算法主耍考虑:满足控制速度、控制精度和系统的可靠性。(P119)光电隔离电路(P164-P167)目的:为了防止强电千扰以及其他千扰信号通过I/O控制电路进入计算机,影响其工作功能:使微机与强电部件不共地,阻断干扰信号的传导组成:主要中光电耦合器的光电转换元件组成光电隔离电路的主要作用:可将输入勾输岀端两部分也路的地线隔开
7、,各ft使用一套屯源供电。这样信息通过光电转换,单向传递,由于光电耦合器输入与输出端之间绝缘电阻非常大,寄屯电界很小,因此干扰信号很难从输出端反馈到输入端,从而起到隔离作川;可以进行电平转换;提高驱动能力。机电一体化系统传感器与检测系统:传感器的类型及特点(P169)、传感器的动态特性、静态特性参数(P71-172)、各种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P172-P181)、传感器的性能桁标、传感器的选用原则(P171-172)和选川方法(P182)、传感器的标定思考题:1、传感器的动态特性、静态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