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01831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浅谈《英美概况》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英美概况》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论文关键词:《英美概况》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论文摘要:由于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应从知识性文化与交际性文化相结合,突出跨文化意识;补充性课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体现时代性背景;介绍和对比相结合,关注文化差异;教师自我提高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强化实践性等方面入手,在《英美概况》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美文化教学也成为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英美概况》课程的教
2、学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讲授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宗教法律、风土人情和社会现状等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这门课既是理论课,又具有实践性,既是外国文化,又加入了中国视角,需要用跨文化意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重点放在讲授文化知识上,忽视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导致学生对所学的文化知识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
3、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类似"Haveyoueatenyet?”的尴尬局面。因此,在《英美概况》教学中应加强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化时了解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内涵,提高学习效果。Hanvey认为:“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只是注意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特征。第二层次是对于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某些有意义的文化特征有所察觉,这时文化冲突往往发生。第三层次是对于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在理论上或是理性上能够理解。第四层次是在这个阶段可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英美文化与中国
4、文化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习惯按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会造成中西方文化交际障碍,甚至产生误解。而跨文化意识能有效地帮助英语学习者掌握英美人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是消除这种障碍和误解的良方。教师应教会学生用跨文化意识分析理解英美文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美概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跨文化意识培养与《英美概况》教学并重的策略英美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决定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策略也应是灵活多样。应开通多种渠道:通过课堂学习
5、和课外大量查阅资料,了解英美文化;通过观看影视、录像资料等增加直观感受;通过背景介绍、对比,感知文化差异等形式进行。不论哪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跨意识培养与教学并重,把跨文化意识培养融人到《英美概况》教学中来。(一)知识性文化与交际性文化相结合,突出跨文化意识文化教育可分为知识性文化和交际性文化,知识性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性文化则包括风土人情、交际礼仪、行为规范等隐性文化。隐性文化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的语言行为所隐含的民族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深层
6、文化。教学中应将知识性文化和交际性文化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重知识性文化、轻交际性文化的倾向。加强交际性文化教学,突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应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人们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社会思想、习惯行为,懂得他们的“心灵语言”。如在介绍“Americancharacter”的时候,教师可先介绍美国人在性格形成的原因和思维方式后,再和学生一起总结在与美国人打交道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的话题和可涉及的话题,以便在日后跨文化交际中准确地传递信息。这种结合的策略,不仅扩大了学生知
7、识视野、感知文化差异,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困惑。(二)补充性课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体现时代性教材是教学的一种材料和工具,是师生间进行对话的文本和材料。但一些教材忽视学生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有的大而全,重点不突出,很多内容上大学前都己学过;有的教材理论知识多,现实意义不强;还有的教材所用的材料为英文原文,不是针对中国学生。从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角度出发,选取教材在内容上应是知识性文化和交际性文化比例适当。大部分内容应涉及当前英美国家的社会现状,但这样的教材不多。因此,教学中可同时使用两种教材,如《英美概
8、况》(来安方编著)和《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朱永涛主编)同时使用,能使学生既对英美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又能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和实践锻炼。选用英文材料做教材时,应能多角度反映某个文化社会现象,以帮助学生自己来判断分析。另外由于教材存在的问题和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制作补充性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