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ID:27889531

大小:61.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_第1页
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_第2页
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_第3页
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王凯(渠县三汇初级中学渠县635200)《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木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一、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学生通过参加教

2、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学习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公理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白纸上作一个AABC,使∠B=20O,AB=3cm,BC=5cm,并用剪刀剪下此三角形,然后与其他同学所作三角形进行对照,看看能否重合,这时学生们会发现是能够重合的。接下来让学生改变角度和长度大小再做三角形,剪三角形并对照,这样学生自然会发现每次所作三角形都能够完全重合,此时教师启发学牛.总结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边角边”公理。通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乂使抽象

3、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实验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理解。二、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概念性质的理解。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兵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使他们获得学A)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机械的重复,记住教师讲述的那些关于概念、性质的现成解释。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吋,我从“折纸问题”开展教学,提出问题:“有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将它们对折一次,厚度为0.1&time

4、s;2mm,对折10次,厚度是多少毫米?对折20次厚度是多少?”在学生动手折叠纸张进行计算厚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计算对折10次吋的厚度就显得很为难,他们表现出渴求寻找一种简便的或新的运算途径的欲望,此吋,教师适时引出“乘方”的概念,用乘方表示算式0.1×220比用20个连乘简洁明了得多,其值为104.8576米,比30层楼(每层3米)还要高。学生通过这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乘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三、创设实验型学习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把思维和实践活动奋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如,在进行“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时,教

5、材给出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一个“静态”的基本图形,我设置问题情境: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说说你的折法。学生在独立未果的情况下,教师给予了恰到好处的点播,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然后又让学生折出一条直线截这两条平行直线,此吋,课本上的三线八角基本图形跃然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制作的图形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组进行了测量,还有的同学剪下了一个角,把他贴在和它同名的角上,以观察它们是否重合,用来验证这两个角的相等关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轻轻松松的学到了知识。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学生亲自参加实践,

6、亲临其境地感受生活,要比教师重复讲解理解的更深刻,也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四、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探索创新的条件。数学新课程有新的理念,要让所奋的学生学到奋价值的、富奋挑战性的数学知识,让所有的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并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数学知识最初都产生于实践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智力成长的临界期,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也就是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只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先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分析、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学生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比如:学4“展开与折叠”吋,我们可以先做一个漂亮的五

7、棱柱的纸盒,在做纸盒的过程中,感悟“展开与折叠”,平面与立体之间的联系,发现问题的实质,进而总结出所有棱柱的共同特性:3、两底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b、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与侧面长方形的个数相等;C、底面多边形的边长与相接侧面长方形的边长依次相等;d、展开图中两底面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两侧;e、n棱柱有3n条棱,n条侧棱,(n+2)个面(n个侧面,2个底面)。这些规律一旦总结出来,有关棱柱的展开与折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悟出数学的真谛,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