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86399
大小:7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汽轮发电机组轴承负荷分配工艺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汽轮发电机组轴承负荷分配工艺探讨[摘要]文章主要对汽轮发电机组轴承进行负荷分配工艺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某电厂#3机检修的实践,所取的良好效果。总结出一套轴承负荷分配测量和计算的方法,为今后解决同类型问题的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检修提供一种新思路。[关键词]汽轮机轴承负荷分配测量计算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0引言汽轮机轴承检修,历来是火力发电厂设备检修的主控项目,合理的轴承负荷分配不仅可以改善轴承的瓦温、回油温度,有利于润滑油膜的建立、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轴承的维修费用,更是机组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的有力保证。本文通过对华阳后石电厂#3机的轴承负荷分配实践,详细分析和阐述了轴承负荷分
2、配的操作过程及工艺,总结出一套轴承负荷分配测量和计算的方法,为国内同行在解决类似问题过程中提供一种新的借鉴思路。1.轴承负荷分配试验的目的轴承负荷分配实验是在机组轴系找中完成、靠背轮螺栓连接后进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汽轮机各轴承负荷分配是否合理,解决轴承负荷分配不均,以及轴承油流絮乱、轴瓦温度以及回油温度偏高等实际运行中的常见问题。本文章以某电厂#3机#3轴瓦瓦温及轴承回油温度偏高缺陷处理为列,通过实践论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以及快捷实用性。1.事列背景某电厂#3机组为三菱超临界(6*6⑻丽)反动凝汽器式四缸四排汽全氢冷发电机组,安装168移交产至今均未进行过解体大修(机组设计检修周期为10
3、年)。从汽机专业检修前交底得知:#3轴承自2004年设备安装调试至168移交生产#3轴瓦瓦温、及轴瓦回油温便处于偏高状态下运行(轴承回油温度最高达到80°,轴承表面金属温度最高达到93°),随着运行日久#3轴瓦金属表面温度和轴承回油温度呈上升趋势。为确保机组运行安全,借本次#3机小修对#3轴瓦进行处理,以解决轴瓦瓦温以及回油温度偏高这一缺陷。经技术专题会议分析,初步认为轴承金属温度以及回油温度偏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引起:1)轴承载荷过大,导致轴瓦温度及回油温度偏高;2)轴承润滑油油压不足,导致无法形成顺畅的油膜;3)润滑油油质不合格,润滑油油质老化,油粘性降低,导致无法运行状态下无
4、法维持最小油膜厚度;4)有杂质进入轴瓦,导致轴瓦与轴颈摩擦发热;5)轴承顶隙偏小,在相同负荷条件下,润滑油挤出量小,致使轴承润滑油排油不畅,无法将摩擦时产生热量及时带走,导致瓦温、油温增高;6)启机时顶轴油压不足,盘车过程中无法强制建立油膜,致使正常运行时转子与轴瓦干摩擦;针对上述分析的几点原因,我们着手对其进行一一验证:首先查阅安装调试资料、机组平时运行参数曲线以及油质取样分析化验结果最终排除了:1)轴系中心不符合要求;2)油质老化,粘性降低;3)润滑油油压偏低;4)顶轴油压不足等四方面原因。其次我们在检修解体过程中针对性的对轴瓦顶部间隙、轴瓦接触情况进行实测验证,实测得出:轴瓦顶部
5、间隙为0.91符合设计要求(设计:0.88〜0.95)、轴瓦接触情况良好(65°〜75°),且轴瓦乌金面光滑,无拉毛痕迹,由此进一步排除了:1)轴瓦顶部间隙偏小、轴承内进入杂质颗粒造成拉毛等原因。在上述原因基本排除后,我们通过对比分析最终一致认为造成#3轴瓦瓦温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轴承载荷分布不均造成。在此结论下我们着手对轴承载荷(轴承比压)进行了实测,其实侧具体实施情况如下:1.试验条件1)汽轮机转子停止转动,润滑油系统停运;2)试验轴承为对轮两侧轴承,且试验轴承下半轴承已翻出;3)临近轴承上轴承吊出,且已知各轴承设计载荷或轴承比压;4)架表监视(具体架表位置如表1:轴颈表2:左侧表3
6、:右侧表4:轴颈突肩1.轴承负荷分配测算原理及涉及公式轴承载荷原理基于单位面积下的轴承比压即P=F/S;卩=戸衫=受压面积S*千斤顶泵压值PP=F/SlMPa=10.197Kg/^²;1吨=1000Kg轴承载荷kg=受压面积S令²*千斤顶泵压值P*10.197Kg/分²2.轴承负荷分配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①在轴承具备负荷分配试验条件下,即可着手准备负荷分配试验。表1为负荷分配试验所需机工具及人员。表1轴承负荷分配试验所需机工具人员②轴承负荷分配各轴承的试验不分先后顺序,一般从中-低压靠背轮两侧轴承开始,单轴承支撑的必须装设标配的临时轴承轴承,千斤顶顶起高度必须
7、分阶段顶起,最大顶起高度不得大于0.30mm,顶起过程中必须仔细检查轴承与轴封是否有摩擦,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检查、查明原因。③为防止千斤顶与转子接触面积不均,最好根据转子半径,预先制作加工V型垫铁,并在垫铁与转子接触部位铺设橡胶,做好成品防护。①检查底部最小间隙。在确认百分表及千斤顶正常工作后,由操作技能丰富的工作人员匀速的顶起千斤顶,并以每次0.05mm的变化量分阶段抬高(下降)并记录此状态下百分表的读数。注意:抬高(下降)过程中必须仔细认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