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81531
大小: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6
《护理干预对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护理干预对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探究【摘要】目的:探讨市场干预对乙型患者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以治疗依从性。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乙型;护理干预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的炎性病变为主,并可以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1],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运用各种护理干预手段,
2、对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护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12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男性4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5.63;对照组60例,男性4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4.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药物降酶保肝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1.2.1对照组:按照分级护理制度(根据医嘱)及护理常规对病人实施护理。122实验组:除按照分级护理制度
3、及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外,给予各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2.2.1对住院环境干预:病房环境做到人性化、温暖化,病房整齐清洁、采光、通风;病室及走廊内摆有鲜花、健康知识宣传栏,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对医院和医疗的紧张、恐惧心理,为患者的治疗及其他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打好了基础。1.2.2.2情感的干预:1做好家属及子女的工作,给乙肝患者更多地关爱,使其倍感亲情的温暖;2作为护理人员,应以优质的服务,丰富的知识服务于每一位乙肝患者,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多微笑、多帮助、巧沟通、勤交流、细倾听、常指导,尊重每位患者,让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的
4、真诚和真情,从而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L2.2.3心理干预:乙肝是传染病,社会上绝大多数行业和单位对肝火患者都会拒之门外;目前,绝大多数人也是“闻肝火而色变”,肝病久治不愈,需终身用药,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通过对住院期间乙肝患者的各种情况综合分析,找出乙肝患者可能存在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咨询,使其能正确地对待疾病,配合治疗。1.2.2.4对用药的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和致死性疾病。如未经合理治疗,部分患者10〜30年可能发展为肝硬化,30〜50年可能发展为肝细胞癌
5、[2],因此抗病毒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有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有22〜37%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精神障碍,甚至出现自杀倾向[4]。对于应用干扰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让患者24小时不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让病人对生活对治疗充满信心。1.2.2.5饮食的干预:肝炎急性期,给予清淡饮食;慢性肝炎特别是有肝硬化倾向的病人,应当以高蛋白质饮食为宜;重型肝炎,要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护理人员应同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每餐饮食计划,合理膳食。1.2.2.6休息干预:肝炎急性期,卧床休息,随着病情逐渐好转,活动量逐渐增加,每天可以起床活
6、动一两个小时,但以病人不感觉到疲劳为限度;到了恢复期病人的活动量可以增加。护理人员同病人一起制定休息与运动的时间,督促病人完成。1.2.2.7认知的干预:重视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法的认知。1.2.2.8睡眠的干预:为患者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其进入梦乡。1.2.2.9出院后的干预:我们每周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并开通热线电话。1.3效果评价:入院后2周、4周进行谷丙转氨酶(ALT)测定。1.4统计学方法: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2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2周、4周谷丙转氨酶(ALT)测定结果见附表。3讨论乙型肝炎严重危害着社会
7、,肝炎患者和病原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减少其对社会的危害。3.1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通过住院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让其感受到各种关心与关爱,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3.2护理干预对家属的影响: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家属情绪亦稳定。3.3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的影响: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来讲,极大地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进了护患关系。参考文献:[1]汪巧娅.乙型肝炎的流行趋势与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82-384.
8、[2]陈新月.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6:27(11):819—82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