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哲学期中考试

生活和哲学期中考试

ID:27872454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生活和哲学期中考试_第1页
生活和哲学期中考试_第2页
生活和哲学期中考试_第3页
生活和哲学期中考试_第4页
生活和哲学期中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和哲学期中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  1、本试卷分为问卷和答卷,学生须在答卷上作答。  2、本试卷共有五道大题,30小题,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一、单项选择(18×2)  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辨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

2、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反过来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D.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  4、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

3、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5、“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A、唯物主义命题   B唯心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教条主义命题  6、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

4、是  ①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 ④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  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  9、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就没有人的出现,

5、也就没有人的意识的产生。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0、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自然界。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人工催雨或消雨的方法产生降雨或不下雨,用人工消雾的方法来消除浓雾。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受人的意识的影响 B.人的意识能决定自然界某些部分的存在与变化  C.物质和意识相统一,决定着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  D.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11、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而且梦中的景象变化万千,犹如现

6、实生活,据说有的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就是在梦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对梦的正确认识是(   )......  A.梦境是虚构的与客观世界无关         B.梦境可能是神的启示  C.梦境是人脑中储存的日常生活信息的再现   D.梦境并不是无端的,它是对未来生活的预兆  1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13、“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是说  A.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7、             B.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有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                     D.规律是客观的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  15、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