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ID:27865987

大小:191.2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6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_第1页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_第2页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_第3页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_第4页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1、改革的背景、2、改革的目标、3、改革理念、4、改革的内容1、改革的背景一、国际背景1.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挑战(1)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正改变了人类的传递方式,也正改变着教育(2)教育突破了现有时空,实现了资源共享。(3)引起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教育组织的重大变革。(4)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需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5)中国要融入国际经济发展和竞争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增强国民素质和竞争实力,针对原有基础教育的弊端,进行课程改革是必然选择。2.世界各国以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2、。二、国内背景1.近二十年来的课程改革必须进行总结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经历了数次改革,形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有的体系和框架,取得了以下的新进展:①初步改变了国家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引入了地方课程,形成地方和国家二级管理的方式。②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程、活动课程③初步实行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多样化的仿真,推动教材多样化发展。④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涌现出一些好的教学改革典型,为新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基础教育课程现有的体系和框架也存在一些问: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的冃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情况4)课

3、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5)学生死记硬背,题难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6)学科课程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学习,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半的实践和经验总结起来,原因主要是:课程观念落后,课程体制僵化,课程目标偏颇,课程编制滞后,教师缺乏训练。1.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不容忽视(1)科学技术的新变革是推动中小学课程改的的根本动因(2)中国民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3)素质教育仿真的提出(4)基础教育的滞后三、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1•总目标:/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4、、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

5、的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二、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合设置9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社工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

6、选拔功能的状况,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赠卡给课程对地方、学校的适应性。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的可信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如下:(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理论。这一理论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冃标的形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

7、发展过程中,老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⑵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乞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⑶重视以学论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