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65692
大小:5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6
《可穿戴,低功耗说了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可穿戴,低功耗说了算! 有人说,在科技博客这个圈子里,可穿戴设备是个让人听了想睡觉的词。叽叽喳喳吵了至少一年了,2014年或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突破年,在今年的CES上也有众多的可穿戴设备展出。虽然业界大佬不争相涌入这一市场就如同与行业脱节一样,但问题是没有哪款设备能够说服多数人把它“戴”在身上。除了“体验”这种虚无飘渺的说辞之外,技术上或许还要从长计议。 可穿戴,低功耗说了算! 有人说,在科技博客这个圈子里,可穿戴设备是个让人听了想睡觉的词。叽叽喳喳吵了至少一年了,2014年或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突破年,
2、在今年的CES上也有众多的可穿戴设备展出。虽然业界大佬不争相涌入这一市场就如同与行业脱节一样,但问题是没有哪款设备能够说服多数人把它“戴”在身上。除了“体验”这种虚无飘渺的说辞之外,技术上或许还要从长计议。 难关:尚需攻克 实现尽可能低的系统功耗是可穿戴设备主要技术挑战,同时也需要使用创新的算法和传感器。 目前可穿戴设备基本上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以MCU或AP作为主控,外加传统蓝牙、低功耗蓝牙或NFC等技术进行无线通信。虽然这些技术分别相对成熟,但组合在一起适应可穿戴设备的需求还远
3、不像“搭积木”那么简单。 德州仪器(TI)MSP430中国区业务拓展经理刁勇对《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说,从技术层面上看主要面临两大难点:一是可穿戴设备是用电池供电的,需要较长的待机和使用时间,实现尽可能低的系统功耗是主要技术挑战。二是要实现体征数据的测量比如心跳等,需要使用创新的算法和传感器,这对开发人员而言是全新的领域。 恩智浦大中华区便携设备及计算产品部高级市场总监石敬岩表示,功耗、电池寿命以及传感器都是阻碍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的因素,在将来这些领域会持续成为创新焦点。博通中国区销售总监钱志军认为,小巧
4、以及便于携带是可穿戴设备的重要特性,来自功耗的挑战令人关注。 而从实际设计来看,还有诸多细节有待斟酌。安森美半导体应用产品部(医疗类)高级市场工程师席金苗指出,以可穿戴助听器为例,在技术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在设计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在总体系统方面,怎样提供优异的声音品质和计算能力?怎样在低供电电压条件下(可能低至1.0V)将能耗降至最低?怎样将物理尺寸减至最小?在信号处理硬件平台方面,怎样选择适合的DSP架构及DSP?怎样提高软件灵活性?怎样选择适合的无线连接技术等。这些“细节”或将决定最终成败。
5、而让可穿戴设备“借力打力”更是两全其美的选择。博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成员ScottA.McGregor说,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强大处理能力来处理可穿戴设备收集到的数据,例如生命体征、运动指标或睡眠质量等,这样既能减少对于可穿戴设备处理能力的要求,同时降低了功耗,进而可穿戴设备的成本也会降低,消费者能以较低的价格购买。 MCU:Cortex-M系列占优 超长电池寿命对于大多数可穿戴设备来说是一个关键设计因素,基于ARMCortex-M处理器的MCU是最佳解决方案。 MCU作为可穿
6、戴设备的主控,实现低功耗可谓其最高“生存法则”。从市场来看,基于ARM的Cortex-M在低功耗应用中具备优势,但可穿戴设备市场上也出现了基于Cortex-A的MCU。 SiliconLabs美洲区市场营销总监RamanSharma认为,虽然基于Cortex-A的产品概念设计极具宣传噱头,但设计不切实际,难以满足当今大多数可穿戴设备对于超低功耗的需求。他进一步解释说,虽然ARMCortex-A系列的MCU在基于Android的便携式设备上或是绝佳选择,但是这些设备是基于可频繁充电的情况而设计的。在可穿戴设备
7、中实现Cortex-A的高性能是以很高的能耗为代价的,这使得一次充电仅仅能工作几天。因为超长电池寿命对于大多数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关键设计因素,基于ARMCortex-M的MCU是可穿戴设备设计的最佳解决方案。 从市场来看,大多数厂商倾向于采用Cortex-M核。意法半导体(ST)高级市场工程师任远介绍说,目前可穿戴设备中的微控制器大部分以ARM核心为主,比如ST基于Cortex-M核心的STM32系列MCU,以其低功耗以及小封装得到业界的青睐。席金苗说,以安森美Ezairo7100系统级芯片为例,该器件采用4
8、核架构,包含完全可编程的双MAC24位DSP内核、支持无线协定的ARMCortex-M3处理器内核、高度灵活的HEAR可配置加速器引擎。 无线技术:互为长短 现有的无线技术各有其优缺点,业界目前仍然缺乏结合无线技术优点同时克服其缺点的无线通信标准。 随着可穿戴设备日趋流行,利用无线技术实现互联将成为其潜力的关键所在。在各有所长的无线连接技术中,究竟谁能胜出?半导体厂商的选择或是单点开花,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