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64835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发力ARM服务器芯片市场 高通底气何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发力ARM服务器芯片市场高通底气何在? 在服务器CPU市场,英特尔架构一枝独秀,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年超过90%;POWER和SPARC虽然难挽下滑趋势,但在关键任务领域仍有用武之地;几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Alpha架构得益于在中国超算“神威·太湖之光”中的大量应用,被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相比之下,数年前一度被寄予厚望、曾被视为数据中心低功耗变革动力的ARM架构却似乎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然而,这并不代表它将在数据中心偃旗息鼓。时值2016年收尾和2017年开张之期,高通(Qualcomm)在ARM领域连番发力,让沉寂许久的ARM服务器阵营重鸣号角。 2016年11月18日,贵
2、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华芯通”是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与高通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资企业,已经获得ARMv8-A64位处理器架构授权。“华芯通”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针对高端服务器芯片指令集CPU微结构、多核互连、SOC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先进服务器芯片产品。 2016年12月7日,高通宣布全球首款10纳米服务器芯片QualcommCentriq2400开始商用送样,预计2017下半年进入商用市场。作为QualcommCentriq系列的首款产品,Centriq2400采用最先进的10纳米FinFET制程技术,最高可配置48个内
3、核,其所搭载的QualcommFalkorCPU,是高通研发的定制化ARMv8内核,通过高度优化可实现高性能,低功耗,特别针对数据中心最常见的工作负载而设计。 高通如此高调地对服务器市场“送秋波”、“秀恩爱”,既吸引了从业者的视线,也不免引发疑问:众所周知,高通是移动芯片领域的顶尖厂商,但缘何它会选择这个时间点发力ARM服务器芯片市场呢?ARM芯片是否还有“搞头”? 这个疑问的根源,离不开ARM架构在服务器市场曾有的戏剧性发展经历。 大概是2010年,在移动端如日中天的ARM阵营表现出了对于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野心。当时,数据中心能耗濒临上限,“大数据”已经露出了爪牙,数据中
4、心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能以较低的功耗来处理大量并行化、轻量化负载的方法,而ARM架构处理器所具备的多内核、高并行、低功耗的特性正好满足了数据中心的这种新需求。 于是,业内普遍认为,ARM芯片将成为数据中心新的“颠覆者”,前景一片光明。随后,Facebook等大型互联网厂商开始定制ARM服务器,Marvel、Cavium、AppliedMicroCircuits、三星等芯片厂商纷纷加入ARM服务器芯片的研发,惠普等服务器厂商开始测试ARM服务器,而2012年x86服务器芯片老兵AMD宣布推出64位ARM服务器芯片,更是为ARM进军数据中心加上了助燃剂。 当时,分析师们曾经乐观地预
5、测,到2019年,ARM服务器芯片出货量将占到总体市场的20%~25%。 然而,ARM的数据中心之路走得并不如预料中那样顺畅。2013年底,ARM服务器领域的先驱Calexda成为“先烈”,为ARM在数据中心的发展前景蒙上一层阴影。2016年,AppliedMicro表示将出售ARM服务器业务;也有消息称博通也将结束ARM服务器计划;而曾经让人看好的AMD,又将重心转回了x86和GPU。 所以,回顾这几年ARM服务器芯片的发展历程,好似“一壶水被迅速烧热又逐渐冷却”,这种尴尬局面让人不得不对ARM服务器芯片的未来感到困惑。 再回到上面的问题,ARM服务器芯片还有“搞头”么?
6、高通为何在有先驱屡屡失利、甚至成为“先烈”的情况下高调进军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高通ARM服务器芯片赖以生存的根基和底气又在哪里?高通在打怎样的“小算盘”? 高通是一家精明的企业,否则无以成为移动芯片界的龙头企业。在我看来,高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高调入局,其根本原因在于看好ARM服务器芯片市场的复苏趋势和发展前景。 的确,ARM服务器市场正在复苏。尽管经历了几年的不温不火,ARM服务器芯片却在近两年,特别是2016年,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过去几年中,ARM服务器芯片在市场、技术和生态环境方面尚不成熟,而今,不管是市场、技术还是生态方面,它都面临着近年来最佳的一个生长环境。
7、 第一,先看市场。前文提过,ARM的优势在于多内核、高并行、低功耗,这样的能力非常适合数据中心的并行化、轻量化负载,如搜索、Web、CDN、冷存储等。但由于ARM服务器芯片发展过慢,而英特尔x86服务器芯片的能效比也在不断提升,数据中心对于ARM的需求已经不是那么强烈。 如今的市场和几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时下,互联网日趋繁荣,移动终端数量高速增长,物联网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引领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在这些新趋势中,数据有集中也有分散,不论是贮藏了海量数据的大规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