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持通过国家林业局提名.doc

我校主持通过国家林业局提名.doc

ID:27859763

大小:12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6

我校主持通过国家林业局提名.doc_第1页
我校主持通过国家林业局提名.doc_第2页
我校主持通过国家林业局提名.doc_第3页
我校主持通过国家林业局提名.doc_第4页
我校主持通过国家林业局提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校主持通过国家林业局提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校主持通过国家林业局提名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一、提名奖种:科技进步奖二、项目名称林木鼠(兔)害无害化控制关键技术与示范三、项目简介鼠(兔)害是世界性难题,我国仅西部每年近1/3新植林被毁,20%以上核桃和板栗被盗食,新建经济林仅有35%能进入挂果期,造成直接损失占林业生物灾害的60%以上,已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林农脱贫致富的主要障碍。项目经20余年攻关研究,使我国林木鼠害控制研究国际领先,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提出了以保护目的植物为主的林木鼠(兔)害无害化控制理念,摸清了主要害鼠(兔)的种群演变规律和发生生态适应性机

2、理,揭示了林木害鼠(兔)成灾规律,创建了无害化防控、监测与预警理论和技术体系。1)以保护林木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摒弃了以害鼠(兔)杀灭为主的传统防治策略,提出了以保护林木为主的防控理念;2)明确了我国林木害鼠区系组成、区划,划分了害鼠类型;3)摸清了鼢鼠通讯和低氧适应机理,首次发现了鼢鼠震动通讯行为;4)摸清了18种害鼠食性和取食的区域特性及其寄主的响应规律,掌握林木鼠害种群数量变动的时空格局特征,找到了害鼠治理的突破口;5)搞清了主要害鼠的发生规律和成灾机理,确定了影响害鼠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6)提出了以群落生态阈值和经济阈值为基础的森林害鼠

3、监测预警的新策略。改变了林木鼠(兔)害防控的主体,提升了对害鼠(兔)发生机理的认知,明确了我国林木鼠(兔)害治理的主要区域和重点对象,为林木害鼠(兔)早期准确监测预警和林果栽培全程无害化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指明了研究方向。2.找到了林木害鼠(兔)无害化精准控制的关键突破口,攻克了防控关键技术,建立了无害化防控技术体系,研制了害鼠监测预警和无害化治理系列产品,解决了造林源头预防和林木栽培全程无害化防控的难题。1)建立了植物源杀鼠、驱鼠和不育成分库,构建了林木抗逆驱鼠融合体系,研发了16种新型植物源性灭鼠剂和6种高效抗逆驱鼠剂配方,为我国

4、鼠害治理药剂的更新换代做好了资源储备;2)首创地下害鼠生物诱杀技术,工效提高4~6倍,效果超95%;3)研发的林木害鼠(兔)空间隔离技术,实现了害鼠(兔)精准无害化防控;4)攻克了鼠害治理与林果管理措施融合的难题;5)研制出的害鼠(兔)监测和无害化治理系列用品,为早期监测、无害化防控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3.制定了林木害鼠(兔)防控评价技术体系,搭建了林木鼠(兔)害治理研究平台和覆盖全国的林木鼠(兔)害监测预警平台,组建了国家林木鼠(兔)害治理联盟,培育扶持龙头企业19家,科技示范户338家,为林木害鼠(兔)监测、防控和效果评价提供了技

5、术支撑,实现了治理标准化,促进了成果转化。4.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7部;获专利17件,制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成果获批国家级推广项目14项,在中西部20个省区推广,覆盖西北95%以上地区,实现了飞播造林区域全覆盖,应用规模在我国林木生物灾害治理中居首位。近三年推广1311.55万亩,增收节支60.57亿元,是我国林木生物灾害无害化防控的成功范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一、客观评价1.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该成果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科技查新结果显示:该成果建立的害

6、鼠(兔)预警系统和预测预报模型对于预测下一鼠(兔)种群数量高峰期提供了可能,可以做到对鼠(兔)害预防的未雨绸缪。提出的以资源利用和林业生态调控措施为主,无害化药剂保护、生物驱避、生物调控、空间隔离和电子机械捕杀为辅的环境友好型的林地鼠(兔)害调控技术,是今后一个时期林业有害生物治理的发展方向。研究的林草间作、林间补水、油松和侧柏与刺槐混交等林业技术措施,方法简单,效果显著,容易操作,便于推广。研制的GM-调控型林木保护器、套管法、套笼法和裹基法4大类物理空间隔离技术可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其“成果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并首次提出了物理空间隔离预防鼠害

7、的策略,而且得到了有效的应用”。2.项目科研成果鉴定意见及重要的科技奖励(1)2010年8月3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办公室组织孙江华研究员、张星耀研究员和骆有庆教授对“林木鼠、兔害综合控制关键技术”专题进行了现场查定和验收,同年12月22日,教育部组织以孙江华研究员为组长,张星耀和陶燕铎研究员为副组长的鉴定委员会,在北京对“林木鼠(兔)害综合控制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林木重大害鼠可持续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2012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2014年3月1

8、4日,陕西省林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林木鼠(兔)害无害化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提出的无害化控制技术简便易行,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