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doc

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doc

ID:27855764

大小:20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6

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doc_第1页
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doc_第2页
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doc_第3页
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doc_第4页
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  在互联网金融被质疑,被诟病,被打压的时候,区块链概念适时出现,这一脱胎于比特币的神秘数据处理技术被描述的近乎完美……  警惕:区块链的中国骗局  人们把区块链技术过度神话,仿佛期待它拯救世界。  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  在互联网金融被质疑,被诟病,被打压的时候,区块链概念适时出现,这一脱胎于比特币的神秘数据处理技术被描述的近乎完美……  警惕:区块链的中国骗局  人们把区块链技术过度神话,仿佛期待它拯救世界。    但是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完美的东西。我们认为的可以拿来拯救所有的技术,

2、比如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其实在十几年前就有了。它并没有那么神秘,甚至本身就存在缺陷,否则,为什么到现在还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人们大谈区块链如何颠覆传统金融的时候,除了人头攒动的区块链论坛,就只剩下相关上市公司波动的股价了。在新的概念升腾、发酵、炙热的时候,警惕它在这片神奇土地成为下一个庞氏骗局。  重磅观点:  区块链、大数据、P2P、普惠金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邪路。  1、扯淡的区块链征信  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打个比方:某公司有多家分公司,分公司做账后,将账本

3、集中存放在总部,这是传统数据库,篡改相对容易;分公司每做一页账,就复印多份,撕碎了随机分发给其他分公司,需要时再拼接还原,这是去中心化数据库,想篡改都难以下手。    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成果是比特币。好多朋友在做,我也一直关注。比特币虽然有争议,但是原理上说得通。每个账户有多少币,将多少币给了其他账户,需要公开播报给全网络,分散存档。  目前,征信的瓶颈是:数据太少,质量太差,和信用相关度太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模型和算法都难以准确判断用户信用。至于数据库是不是去中心化,根本不重要。  另外,征信相关数据非常敏感,无论是征信

4、机构还是用户,都不希望公开。数据是征信机构命根子,家家都希望别人公开,自己保密。用户也不希望自己的数据公开,一言一行都播报给全网络,想想都可怕,那是《1984》:“Blockchainiswatchingyou!”  到底有没有去中心化的征信系统呢?已经存在几千年了——熟人借贷网络。信用好不好,熟人知道。这个网络上的每个节点,不仅存着信用相关数据,还能独立决策。不仅硬盘去中心化,连CPU都去中心化了。  越是缺乏科学精神的地方,人们对技术的态度越分裂:有些人、有时候排斥、抗拒,视为洪水猛兽;有些人、有时候迷信、狂热,以为包治百病。  每

5、项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区块链货币有其独特价值,区块链征信纯粹是扯淡。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走上邪路的不止区块链,还有大数据、P2P等。  2、大数据征信还是大数据反欺诈  区块链征信的基础是大数据征信。即使数据全部打通,算法高度发达,也会遇到瓶颈,Fintech绝非万能。征信机构分析数据之后,给个人一个分数或者授信额度。比如,芝麻分702分,蚂蚁花呗额度22000元。其实,这不科学。    信用是相对的,跟身高不一样。身高是绝对的,姚明身高二米二六,只要测量方法正确,无论观察者高矮胖瘦、亲疏远近,他都是二米二六。信用则不然,人具有多面性:“

6、爸爸赖皮,说好周末带我去公园玩的。”“我老公答应过的事情,都办到了。”“他说过会永远爱我,大骗子。”“他工作时非常守时,从未耽误。”“该交物业费了,都拖了两年了!”同样是借钱,可能还村长的,赖同学的,还京东白条,赖P2P债务。  现在的大数据征信机构,需要用户提供运营商、支付宝、淘宝、微信、京东、网银、信用卡、个人邮箱、企业邮箱账号及密码,身份证,手机通讯录,单位、家庭住址,几乎将个人隐私扒光了,最后要么拒掉,要么授信几千块钱。  这不是征信,而是反欺诈。以上这些数据虽然敏感,但是和个人信用相关性并不高。机构只能据此判断用户是不是一个有

7、正常工作、生活的正常人,至于其信用好不好仍不清楚,为了控制坏账,只能授信几千块钱。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正常人,不用这么麻烦,熟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大数据征信机构要的数据越来越多,用户感觉越来越麻烦、屈辱,这会导致逆淘汰:越要脸的用户越排斥大数据征信,留下来的用户质量越来越差,这导致坏账率上升、借款利率上升,机构索要更多数据,正常用户逃离……恶性循环。  你最多愿意借多少钱给某人?熟人最清楚,而且每个人答案都不一样。  大数据技术也有局限性,适用于对准确度要求不太高的领域。天气预报可以,明天中午12点下雨概率80%,到时没有下雨,后果也不

8、严重。商品推荐可以,根据消费记录,推荐三星手机,不感兴趣不点、不买就是。可是,坏账率高于10%,一般借贷平台就会崩溃,大数据征信准确度够吗?  大数据适合用来排除可疑用户,但是很难给正常用户准确授信。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