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55611
大小:5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6
《小学低年级古诗阅读教学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低年级古诗阅读教学浅谈摘要:“想象”、“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是低年级学生阅读诗歌要掌握的三种基本能力,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三个能力点。“想象”是“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的支点,是“诗歌语言”解读的突破口,是链接“诗歌情感”与“生活情感”、“诗歌画面”与“生活画面”的纽带。阅读的过程,就是搭建“学习主体”与“学习载体”之间桥梁的过程。诗歌的阅读教学应该基于学生,回归文本,重在引领,通过“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活”的多重对话,实现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深入文本的精神领地,诱发学生欣赏语言美、画面
2、美、生活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之情,在美的召唤中逐渐完成自身人格美的塑造。关键词:小学低段古诗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就阅读提出了读诗歌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两个层面的理解:①“想象”、“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是学生阅读诗歌要掌握的三种基本能力,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三个能力点。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看,三者是并列的,同等重要。②从阅读心理看,“展开想象”是获得“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的支点,“想象”是通过“诗歌语言”的解读而切入“情感”唤醒“情感”的突破口,
3、是链接“诗歌情感”与“生活情感”、“诗歌画面”与“生活画面”的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学生的想象,就没有诗歌教学,也没有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1.古诗阅读教学现状在低年级古诗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刚刚接触到文字的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蕴藏着的美,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无疑是对低段语文教师的一项挑战。现在小学的诗歌教学,主要存在着两个问题:①是学生的朗读替代了学生的体验,其教学目标的预设往往停留在“背诵诗歌”这样的浅层次;②是教师的分析替代了学生的解读,并且这样的分析往往拘泥于诗歌本身,缺少适度的拓展。因此,这样的诗歌阅读
4、教学,没有实现由诗歌感情到生活感情的深化,没有实现诗歌语言向生活语言的转化,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目标其实被架空。这样的诗歌阅读教学,甚至忽视了“诗歌”作为一种文体的特点。意蕴丰厚,语言精美,篇幅短小,是诗歌的文体特点。仅仅满足于“朗读”与“分析”,往往易使教学流于单调乏味,不少时候,我们强加式地向学生“灌输”所谓的诗意,而事实上教学的过程却毫无诗意之美;嗅不到语言文字散发的清香,流转着的只有学生似懂非懂的眼神;体验不到诗歌所呈现的意象,感受到的只有老师强加于记忆的理解方式。2古诗阅读教
5、学的策略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阅读,就是在阅读中形成“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三重对话的课堂结构。这种对话,不仅仅是知识层次的对话,更是心灵层面的对话,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欣赏文本所体现的语言美、音乐美和画面美。在这个课堂结构中,“文本”.---不仅仅是阅读的媒介,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想象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有效解读与艺术设计是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保证,对学生恰当的知识引领和情感引领是深入文本、启动学生情思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文本阅
6、读,了解句子的一般结构,并且实现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生活语言向文本语言的转化。要实现这两个转化,文本是媒介,点拨是手段,而想象是关键。开展想象的关键,又在于打破教师的思维定势,探寻满足学生心智发展的新方法。2.1回归文本阅读教学是以文本作为载体的,作为阅读客体的文本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结构分明、层次清晰的文章。面向文本的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课堂的文本解读行为。文本对读者有一定的指向性,欲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就必须遵循文本构成过程的审美感觉、形式特征等规律来探究文本潜在的结构和意义,而不能随意地发挥。“文本的清晰与模糊、确
7、定与空白是阅读者理解与发挥的依据,没有前者就会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失去凭借与依据,没有后者,文学作品自身的价值就很难实现。”(2006年第三期《语文教学之友》第36页)由此不难断定:课堂教学借助的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放弃或者忽视文本的作用,就会把文本解读变成个人阅读经验的反映,最终导致解读的主观随意性。看来,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及内容,融入文本的具体语境,真正进入“在阅读中”的状态,缩小与文本的距离,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理解文本的内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
8、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激励、唤醒、鼓舞”指的正是文本对读者精神层面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的作用在于教师、学生在触摸文本时,透过语言载体,体验作者的情感、精神、心灵,从而完成对文本的富有生气的解读,使文本成为一种生活场景,成为一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