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正式开启一号双终端时代.doc

中国联通正式开启一号双终端时代.doc

ID:27833717

大小:19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中国联通正式开启一号双终端时代.doc_第1页
中国联通正式开启一号双终端时代.doc_第2页
中国联通正式开启一号双终端时代.doc_第3页
中国联通正式开启一号双终端时代.doc_第4页
中国联通正式开启一号双终端时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联通正式开启一号双终端时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联通正式开启一号双终端时代  eSIM取代SIM卡被大力普及,我们普通用户就能掌握话语权,可以自由更换三大运营商,无需销号,移动联通电信,就从运营商变为了终端服务商。  每个人的手机里  都躺着一张SIM卡  这些年来  它一直在变小    你有没有想过  SIM卡有一天会变“没有”?  中国联通重磅宣布!  据广州联通透露,联通3月7日在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郑州和长沙6城市率先启动AppleWatchSeries3的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    什么是eSIM?  eSIM卡又称嵌入式SIM卡,简单的说就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

2、入设备中,用户无需像现在一样插入物理SIM卡。  传统的Sim卡把用户锁定在一个服务网络中,而内嵌式Sim卡可以使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可穿戴设备使用者避免局限在一家运营商的服务中,其可以实现立即切换其他服务网络,且无需更换Sim卡。    eSIM的出现意味着,只能使用手机进行上网、语音通话的时代即将终结。将会有更多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实现功能独立,上网及电话语音将不再是手机专属。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一切移动电子装备均可实现语音通话、上网浏览等等功能。  而eSIM的普及,也将逐渐替代手机实体SIM卡的存在,用户可实现不换号自由切换运营商的便捷性也将指日可待。如日中天的移动、联通

3、、电信将由通讯运营商,将变为终端服务商。  eSIM技术必将取代SIM卡只是时间问题  eSIM得以蓬勃发展的关键,源于eSIM技术的几个核心特征:  1、不占空间,因其在制造过程中被嵌入到设备中,相比实体卡eSIM卡片能够节省更多的空间;  2、能适应异常恶劣的环境,与设备集成的方式相比较插拔式的传统SIM卡,能够耐高温、防尘、抗震、具备适用面更广的电气特性;  3、灵活性,灵活的选择运营商网络、OTA空中下载方式动态写入用户签约信息,可以实现产品销售后的用户自主激活;  4、eSIM基于安全域的体系架构及PKI安全基础设施的引入,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    而随着eSIM技术近两年越

4、来越成熟,现已经逐渐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  从前,AppleWatch只是一款智能手表,需要连接iphone的蓝牙才能实现拨打电话等功能。一旦离开手机,Watch就只能是一款智能手表了。    而使用eSIM,AppleWatch便能实现独立通话功能,无需与iPhone连接蓝牙。  除了苹果,三星、华为等科技巨头已经在为eSIM研发相应的智能产品。  同时,来自市场研究公司Mücke,Sturm&Company的研究报告称,在全球范围内,eSIM卡的市场渗透率在2022年将达到50%。  再过几年,可能真要跟SIM卡说再见了!    eSIM是运营商的末日?  手机用了eSIM卡之后,

5、用户怎么使用呢?  很简单,打开手机,通过eSIM内置应用,选择运营商、号码、套餐等,确定,这些套餐,号码就写入到这张芯片里面去了,就可以使用手机了。要是感觉用的不爽,随时可以选择新的运营商,也不必去营业厅办理退网了。  对运营商来讲,有多大影响呢?  节约了成本,不需要实体卡,不需要那么多人来制卡,写卡等,一切网上就可以操作。但让运营商头疼的是,用户换号的成本相对低了,不需要跑营业厅等,更容易比较各运营商的优惠了,竞争加大。  而且,在国外可以携号转网的地方,对运营商竞争会更大,看你不爽,直接就换运营商换套餐。  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说,还是先期待中国能携号转网,这样,运营商躺着赚钱的日子

6、将一去不复返了!  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而我们的三大运营商们,也要学会紧跟时代步伐,做出改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