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33121
大小:147.7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06
《睛纶纱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睛纶纱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睛纶纱项目背景经过长期追赶的沉淀和积累,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国制造2025》始终贯穿一个主题,就是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不同,我国制造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3.0甚至2.0,只有部分领先行业可比肩4.0。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处理好2.0普及、3.0补课和4.0赶超的关系,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以推广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培育新型生
2、产方式,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睛纶纱生产制造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盘锦某某有限公司。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盘锦某工业园。(二)项目建设地概况[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东北邻鞍山市,东南隔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望,西北邻锦州市,南临渤海辽东湾,地理坐标位于北纬40。397〜41。27’,东经121。257〜122。317之间。总面积4071平方千米,占辽宁省总面积的2.75%o有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盘锦1984
3、年6月建市,总人口140万,下辖兴隆台区、双台子区、大洼区、盘山县和辽东湾新区、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盘锦是辽宁省高速公路最密集、公路网密度最大的城市。市南部的盘锦港是东北和蒙东地区最近、最便捷的出海口。盘锦市是全国首批36个率先进入小康的城市之一,GDP常年位居辽宁省前列,人均GDP连续八年居辽宁省第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盘锦市缘油而建、因油而兴,是一座新兴石油化工城市,是中国最大的稠油、超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辽河油田总部所在地。2016年9月,盘锦市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盘锦某工业建设。(四)
4、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47923.95平方米(折合约71.85亩),净用地面积47923.95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71.85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睛纶纱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睛纶纱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3.50%,建筑容积率1.47,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5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231.90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
5、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k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中国制造2025从长远看,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应体现在低劳动力成本上,而应是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和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质量增进和成本优势的双重提升。从劳动密集型到低端加工再到中高端输出,如今的“中国制造”不再是以往低附加值、粗加工的低价产品,而是具备自主产权、精细制造的高性价比产品,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环节。而这正是中国制造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也是未来中国制造的出路。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
6、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这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由此,中国制造不能因''大”而固步自封,更不能面对压力而妄自菲薄,必须全面、客观、清醒地认识中国制造的优势、不足以及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加紧战略部署,固本培兀,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欣慰的是,中国制造已经在行动,依靠创新驱动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中国制造业现状如何?(二)战略性新兴
7、产业发展规划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基因组学及其关联技术迅猛发展,精准医学、生物合成、工业化育种等新模式加快演进推广,生物新经济有望引领人类生产生活迈入新天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大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拓展,新能源
8、革命正在改变现有国际资源能源版图。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