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李强赵利强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摘要:公路隧道施工建设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洞口施工素来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难点,洞口段与其他地段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隧道洞口段围岩一般风化较重,节理、断层、破碎带多且经常存在严重的浅埋偏压现象。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其修建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同时在修建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其中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进洞施工具有很强的技术性。通过对香山隧道进洞施工情况的总结和研究,木文将详细阐明在复杂地形地
2、质条件下隧道进洞的施工技术和方案,提出控制开挖洞口时边仰坡稳定、选择合理施工方案及辅助工法,保证安全进洞,是洞口施工的关键。关键词:复杂地形地质;隧道进洞;施工技术刖S在高速公路设计选线时,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因此洞口地质条件往往不是隧道选线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也就导致隧道洞口工程条件复杂的多样化,高边坡、大偏压、浅埋、坡积土等不利地质因素在隧道洞口施工中较为常见,因此,如何保证隧道顺利安全的进洞便成为隧道工程研究的重点之一。一、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香山隧道为一座高速公路小净距短隧道,麻城端为分离式,竹溪端为超小净距
3、(测设线间距12.86m,中夹岩柱厚度仅8.7m);隧道左右幅错幅36m,且竹溪端洞口位于斜坡同一侧,浅埋偏压段落较长。隧址:香山进出口均位于保康县黄堡镇黄堡村五组,走向约251°,呈南西西向展布。左幅里程桩号:ZK84+860〜ZK85+291,全长431m,最大埋深约54m;右幅里程桩号:YK84+884〜YK85+280,全长396m,最大埋深约47.1m;隧道平面:香山隧道右线进口(YK84+884)〜出口(YK85+280)段位于圆曲线上,R=1100m;左线进口(ZK84+860)〜出口(ZK8
4、5+291)段位于圆曲线上,R二1150m。隧道纵断面:香山隧道右线进口(YK84+884)〜出口(YK85+280)为-2.8446%的下坡;左线进口(ZK84+860)〜出口(ZK85+291)为2800%的下坡。1.2自然条件1.2.1地形地貌隧址区属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区,地形起伏较人,植被较发育。隧道轴线经过地段地面高程约412.2m〜561.7m,相对切割深度约90〜120m。隧道进口斜坡较陡,约为40〜50°,出口处较缓,约为20〜30°o附近有省道305通过,交通较为便利。1.2.2工
5、程地质隧址区区域上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与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东段的复合部位,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北西向至近东西向的褶皱带、断裂带斜贯全区,北部为青峰断裂带,南为荆当盆地,西为牛头山倒转复式向斜,东部为南漳断凹。新华夏系的北北东向构造带、北北西向构造的断裂和槽地带复合于山字型构造带之上,构造较为复杂。1.3工程特点1.3.1地质条件差香山隧道清表、便道开挖及边仰坡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较原设计差:实际覆盖层更厚,且为全强风化页岩地层,补充钻孔BCZK01、BCZK02、BCZK03共三个钻孔揭露钻孔30m深位置仍为强风
6、化页岩:灰色,泥质结构,页理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破碎,多呈碎屑,采取率为80%〜85%o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良地质种类繁多,不稳定斜坡和滑坡体、岩堆、崩塌等地质灾害广泛分布于主线区域内。1.3.2进洞难度人香山隧道进、出口地质条件均较差,进口端不利于修建施工场地且易受河道洪水影响,综合考虑后,从出口端开始掘进。香山隧道岀口端为小净距,左右幅中夹厚度为8.76mXL偏压严重,在左幅出口ZK85+260〜ZK85+270段落内存在一较大天然圾口,雨季汇水量较大,加上地质条件较原设计情况差,在进行出口端边仰坡开挖时
7、,出现边挖边垮的现象,加上施工吋下处于雨季,边仰坡出现大面积滑塌,山顶地表出现开裂,给进洞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二、影响公路隧道洞口施工的原因公路隧道洞口的方位通常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隧道洞口边、仰坡处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常伴有高边坡、大偏压、埋深浅等不利因素,导致其在开挖后自稳能力较差,同时又受到隧道施工的影响,坡体易发生滑移破坏,对施工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并影响隧道工程的进程。三、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的难点(1)隧道洞口段均处于山体表层,一般而言山体中的岩石越靠近表层风华越高,甚至很多以坡积土形式存在、这导致洞口
8、段岩土强度低,力学性能差,开挖后自稳能力差,在受施工扰动改变其原有应力场后,易发生滑移破坏。(2)隧道洞口段仰坡覆盖层厚度较薄,加之表层岩土体风化严重,在隧道开挖难以形成受力拱,因此常发生破坏,造成隧道衬砌开裂、甚至塌方。(3)隧道洞口段施工相比洞身段而言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雨水下渗和温度变化均可能对岩土体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工程地质条件更加恶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