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18202
大小:4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6
《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简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简史我国的英语教育始于清朝,至今已有近140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进步和世界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英语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学和大学制定了英语教学大纲,有了较稳定的英语教材,师资培训和英语教学研究都有所加强。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的英语教育还相当落后。本文从早期、清末、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个时期对英语教学的历史进行初步探讨,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浅析,希望能对广大的英语教育者有所启发和帮助。1.中国的早期英语教育.---19世纪60年代京师同文馆开
2、办之前,中国没有正规的英语学校,英语教学只限于外国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而教会学校也只集中于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5个沿海通商口岸。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禁止洋人在中国传教,不许非经商洋人在广州久留。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尽管早在19世纪初就有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秘密传教,开办教会学校,但中国的教会学校在鸦片战争前没有得到发展。鸦片战争以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废除了禁止外国人在中国传教的规定,允许他们在通商口岸建造礼拜堂,并在中国国内解除“教禁”。自此,西方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竭
3、力扩展在中国的传教活动。随着传教活动的发展,大批教会学校也先后建立起来。教会学校的教员多由英美人士担任,课程设置与当时社会上的私塾、义学相似,只是增加了读《圣经》及简单的算学,英语教学的课时及深浅程度各校不一。由于教会学校的教学规模极小,教学效果甚微,一般不被视为中国正规英语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是满清政府于1862年创办的第一所外语学校。该校的创办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政治背景。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发生政治、经济、文化匕的联系,外交事务骤然增加。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翻译
4、人才,一与洋人会商,都要请洋人作翻译其中难免会有偏袒欺蒙之弊。因此,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极力主张兴办自己的学校,培养自己的翻译人才。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事实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许多有识之士清楚地认识到: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学习“东洋”和“西洋”的先进科学技术;要学习洋人的科学技术就必须学习外语。因此,他们上书政府要求朝廷兴办自己的学校以培养外语人才。西方的传教士和商人为了发展自己的传教和通商事业,也希望在中国培养出一批懂外文的买办。使清政府最后下定决心兴办学校教授英语的是1858年签定的《中英天津条约》。该条约苛刻地规定:“自
5、今以后,遇到有文辞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这一规定的实施,使满清政府认识到,兴办学校已迫在眉睫。京师同文馆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尽管它只是一所初等的外语学校,但却是中国英语教育史上学校正规英语教育的正式开端。.---根据当时外交事务的需要,同文馆首开英文馆,继而增开法文馆、俄文馆。英文教师皆以重金从英美国家聘请。初期各馆只设两门课程:上午习汉文,下午习外文。后来,课程扩充到数学、地理、化学、天文等。京师同文馆自1862年创办至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历时40年。在这40年的办学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多少著名的翻译家
6、和外交家,但这一时期的毕业生毕竟是我国自己培养出的第一批外语人才。他们在以后的英语教育和外交事务中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京师同文馆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陆续兴办起一批新式学校。这些学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培养翻译人才为办学宗旨,如上海同文馆、广州同文馆、湖北自强学堂等;另一类以培养科技、军事人才为办学目的,如天津电报学堂、南京矿物学堂、山东烟台海军学堂、贵州武备学堂等等。当时绝大多数学校都选英语为主要或第一外语课。其他课程也全部用英语授课。历史证明,这两类学校对中国近代英语教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体现中国早期英语教育的另一
7、方面是派遣出国留学生。19世纪70年代,中国的有识之士就向政府提出向英国派遣留学生。这一提议得到了曾国落、李鸿章的赞许,为此他们两次上书清政府。1871年清政府终于决定派遗天资聪颖的幼童去美国留学。除了政府派遣的三批留学生外,各地新式学校也派遣自己的学生出国留学。这批留学生回国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他们被陆续起用,为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尽管在中国早期的英语教育史上出现了教会学校、京师同文馆、送幼童出国留学等情况,但由于清政府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致使中国早期的英语教育规模很小,效果甚微,而且长期处于被动落后
8、的局面。2.清朝末年的英语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封建王朝到了摇摇欲坠时期,国内形势日趋严峻。清政府在推广新学,加强学校教育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在清朝末年已出现了中等学堂和高等学堂的英语教育。同时,教会学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两件大事:一件是清政府迫于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