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

致密油(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

ID:27814079

大小:48.1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6

致密油(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_第1页
致密油(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_第2页
致密油(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_第3页
致密油(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_第4页
致密油(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致密油(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致密油(姪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摘要:致密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的储层特征有着许多差异,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性质使得储层流体在测井响应特征上减弱,再加上高原咸化湖盆沉积下钻井难度的加大、井眼因素的影响增大,致使一些测井信息对地层的反映不能真实,所以致密油储层测井TOC识别和评价工作更加困难。文章从储层的岩性和储集参数评价入手,包括孔隙度、含气量、渗透率等参数,结合岩心及地化试验数据形成测井桂源岩有效识别方法,利用实验分析资料建立测井高精度TOC计算模型,准确定量评价桂源岩。其次,结合地质构造,通过多井解释,开展平面TOC展布研究。关键词:致密油;

2、测井;模型;划分;评价屮图分类号:P63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162-021电性特征如图1所示。油层特征①:典型低阻油层在测井响应特征上具体表现为自然电位有明显负异常,自然伽玛低值,无铀伽玛也是低值,电阻率受高阻围岩影响显示为相对低值,为高阻地层背景下的油层,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中值、岩性密度中值,反映储层物性中等,井径略微缩径,阵列感应曲线为增阻现象,反映储层流体性质;钻井过程中这类储层一般均会出现很好的气测异常,并伴有油砂显示。油层特征②:致密油储层特征具体表现为自然电位有明显负异常,

3、自然伽玛一般表现为中-高值,无铀伽玛为低值,牡元素含量较低,电阻率与围岩电阻率接近,无明显的差异,但其绝对值明显高于本区的水层,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低值、岩性密度高值,反映储层物性差,井径略微缩径,阵列感应曲线一般呈现增阻现象,储层流体性质的判别比较困?y,需要根据测井研究、地质研究、录井综合研究来判识致密油层。2炷源岩有机碳含量研究2.1有机碳含量研究通过实验TOC与测井曲线逐一建立相关性,建立相关敏感性梯度,可以优选测井相关性高的曲线进行回归计算,提高计算精度。以下是通过扎平1井系统连续取心实验分析TOC数据与测井曲线回归相关性图。

4、如图2O通过测井曲线冋归,建立相关性敏感系数梯度可以发现,自然伽马能谱屮的U曲线与实验TOC相关性最高,地层电阻率RT次Z,相关性依次降低的是自然伽马、钾、社、密度、声波和中子。怪源岩评价最主耍的则是表征其有机质丰度的TOC含量,该区扎平1井进行了多井段系统取心,具有大量的TOC分析数据。以扎探1井取心岩心深度校正的实验TOC数据为基准,采用测井曲线逐一回归的办法,建立测井曲线敏感梯度,明确TOC测井曲线比较敏感的曲线是铀曲线,电阻率和自然伽马,其中铀是与TOC最为敏感的参数,可以利用其实验分析的TOC含量间建立关系用以对TOC的计算以

5、岩心校正系统取心的实验TOC数据为基准,采用测井曲线敏感梯度法,用最优化曲线多远回归TOC,通过实验TOC与测井敏感性相对较高U、RT、GR建立解释模型:TOC=O.0698U+0.007GR+0.0111RT-0.4917式⑴R2=0.652,通过实验样品与计算样品的对比,相对误差小于5.5%,计算精度较高。此外在现场应用或者做快速评价需要时,利用U建立回归计算模型,同样可以达到满足生产评价的需求。利用U建立TOC测井计算的解释模型为。TOC二0.2603e0・2546U式(2)2.2炷源岩微观评价与分类据岩心观察及对部分高产井的姪源

6、岩分析,本区桂源岩按照岩性主要分为泥灰岩和泥岩两类,而在咸化湖盆沉积屮,碳酸盐岩含量的高低能够反映沉积水体的深浅,灰质含量高说明沉积环境偏还原,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即含有碳酸盐的泥灰岩为研究区优质桂源岩,泥岩次之,木区泥灰岩有机碳平均值为0.9%,,而泥岩有机碳平均值为0.51%,分析认为泥灰岩明显好于泥岩。地质学上认为有机碳只能反应源岩的好坏,但并不能反应源岩的排桂效率与牛坯潜力,而S1+S2牛坯势则可以反应源岩的生坯潜力,即针对扎哈泉地区TOC、S1+S2及碳酸盐含量这三者是控制源岩的主要参数。此外,在测井特征上坯源岩基本分布在U>3

7、PPM,TH>8PPM范围,且冲洗带电阻率12欧姆米以上;部分灰质泥岩、泥岩尽管具有中高铀含量特征,但是TOC含量较低,表现为较高的U、TH含量,但有机碳分析低值,储集层电导率较高,电阻率明显下降,可以依据铀一电阻率交会甄别区分,避免造成误判,如依据扎探1井资料分析,绘源岩有效层段RXO>12欧姆?米。我们需要通过建立二者关系,明确不同种类坯源岩的电性特征。2.3研究区炷源岩宏观分布特征通过测井计算TOC可以展开连井TOC评价,根据TOC结合构造进行多井统计分析,横向上及平面上扎哈泉区块桂源岩整休上有自西向东逐渐变好、变厚的特征,结合实

8、际条件,向东北方向由滨浅湖相过渡为半深湖相,坯源岩也有变厚的趋势。纵向上扎2、扎3井区优质坯源岩集中分布在N1中下部,以IV砂组最优,111、VI砂组次之,V砂组相对欠发育。根据TOC结合构造进行多井统计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