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10898
大小:75.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讨论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讨论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摘要:讨论法的有效性是指借助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造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彼此尊重、民主平等地讨论问题之风的形成等。关键词:讨论法;课堂;发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课堂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兴趣,它能实现师生、生生对话,让课堂成为学生观察、阅读、思考、表达的自由王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
2、力,它的独特性使它被教师和学生喜爱。具体来说,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共同提高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有效地使用课堂讨论法呢?我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一、选题是关键认真研究和设计讨论话题是保证讨论有效的前提。每节课都用是瞎用,每个问题都用是滥用,那么课堂讨论选取什么样的话题呢?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能过简也不能过难。过简,学生不感兴趣,不但不利于训练思维,反而会导致思维的惰性。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但不利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信心。(2)
3、应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来选题,能体现扎实的语言基木功训练。(3)所选的题目应有较为丰富的内涵或是学生能产生冲突的话题。例1.?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的寓意:教学冃的: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探讨“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迷惑”的含义。教学过程:探讨诗歌蕴含的深层含义。师:刚方我们己经了解了全诗的字妞意思,现在你了解庐山了吗?你是否觉得本首诗含有更深刻的道理?是什么呢?我们先在小组内议一议吧。生1:这首诗所写的庐山像个千面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她便展现不同的姿态。师:恩,我也有同感。生2:老师,我突然想起三年级我们学习过的《画杨
4、桃》中的那颗杨桃,它也是从不同角度看样子也不同。师:哦,好记性!同学们,你们也一起回忆一下那篇课文吧,再想想那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吧?(如果学生想不起来可以适时提醒。给刚才那个同学机会,让他继续回答。)生2:对待事物要事实求事,因为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师:你不但记忆力好,而且会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这种学习方法既能帮助我们对新知识进行理解,还能把知识系统化。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主动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各科的学习中去。(大家是不是该把掌声奖励给他。)生:(全班鼓掌)师:好热烈的掌声啊!好了,除了这些,你们还有什么想法?生:读了“不识庐山真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使我想起一
5、句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师:你一定看了不少课外书吧?因为你真是个知识渊博的孩子。真棒!那么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生:形容旁观的人看得清楚,当事的人反而看得不全面。师:你一定有认真査字典吧!那么谁又能把这一成语和今天所学的诗歌结合起来说说它的意思呢?生:老师,我知道,就是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冃就耍走出庐山全面地看它。师:是啊,不只是看庐山要这样,我们生活中的事也常常是这样的,想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它就必须置身事外,冷静分析,伞面了解。生:老师,你说得太对了,每次你在处理我们同学之间的矛盾吋,你就是这样做的。师:哈哈,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谢谢你夸奖。好了,孩子们,我们讨论了
6、这么久,你们觉得庐山像个什么人?(教师可以适时提醒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生h艺术家,因为它的外表像艺术家,她变化各种美妙的姿势,你瞧,它从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各不相同,多奇妙啊!生2: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庐山应该像个哲学家,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生3:老师,我觉得庐山像个科学家,可是我还没有想出该怎样说理师:没关系,想好再告诉大家。老师0前比较赞同那两位同学的观点,因为庐山不但多彩的身姿令人流连忘返,其中蕴涵的深意更是令人回味无穷。那么接下来,老师耍请你们把庐山告诉我们的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孩子们,开始吧!师:同
7、学们,写好了吗?可以展示你们的作品了吗?师:是啊,你说得真好!庐山这位哲学家让我们知道了“看问题应该全面、客观,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获得正确的认识”的道理,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二、有序的课堂是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只有训练学生规范有序地讨论才可能产生高效。课堂讨论主要分为两种形式:(1)全班讨论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时,可把学生组成几个适宜建立多向交往的学习小组,必要时可改变他们的座位形式,如组成马蹄形、半圆形、扇形等。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求学生做到:一是发言讲次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