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08540
大小:55.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张彩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张彩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742500摘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牛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关键词:阅读教学激趣读写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牛的教
2、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牛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牛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阅读是学牛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下面谈谈我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一、创设情境,引趣激兴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牛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3、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使学牛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牛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牛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3.语感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联想,体会其情境。4.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
4、,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二、有效导问,感悟文本设计有效的导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导学提问,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1.抓题眼导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
5、,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2•抓关键词句导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吋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3•抓主要线索导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
6、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巧用评价,激活课堂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四、读写结合,提高能力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
7、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
8、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总而言之,只有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找出善于挖掘学生兴趣的课堂设计,那么这也是一个值得借鉴学习的好阅读教学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