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登高》教案2(鲁人必修5)

3.6《登高》教案2(鲁人必修5)

ID:27803353

大小:5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6

3.6《登高》教案2(鲁人必修5)_第1页
3.6《登高》教案2(鲁人必修5)_第2页
3.6《登高》教案2(鲁人必修5)_第3页
3.6《登高》教案2(鲁人必修5)_第4页
3.6《登高》教案2(鲁人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3.6《登高》教案2(鲁人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⒉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过程与方法;⒈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⒉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情感态度: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教学设想:教材分析《登高》是高中语文唐诗单元《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

2、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他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的了

3、解还比较肤浅,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其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教法设计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⒈吟诵法。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节奏,通过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⒉讲析法和

4、点拨法。具体到诗歌《登高》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我做的课件补充诗人杜甫生平的有关重要的信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很必要了。⒊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语文课应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有助于培养和激发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

5、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学法指导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⒈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而美国著名学者皮尔斯曾经说过后现代时代最缺乏的是注意力,体会和领悟诗歌的音乐美。针对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可进行默读,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⒉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五柳先生传》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登高》意蕴极深,还应通过仔细揣摩、

6、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教学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刺骨的寒风凛冽地吹着,江边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浑浊的江水滚滚翻腾,向前奔涌。几只孤鸟在天空中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走来。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满身疾病,步履蹒跚……重阳节,本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与亲人一同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可是这位老人,半生怀才不遇,晚年穷愁潦倒,孤独在外漂泊,已然走到了他生命的秋天。而让他时刻不忘的国家此时也是战

7、乱频仍。重阳佳节独自登上高楼,面对万里江天,面对一片衰败,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大家该猜到,这位老人是谁吧?他在哪里?这是历史上的哪天?明确:夔州,长江边一座山上。是767年的秋天,重阳节前后。二、整体感知,知人论世师:被后人称为“诗圣”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怎会落到如此地步呢?他为何在这天来到长江边?你对他又了解多少?请简要说说。㈠走近诗人⒈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曾经学过的杜甫的作品,介绍杜甫的生平。⒉老师补充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写作特点。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南瑶湾村。他的家庭是世代“奉儒

8、守官”的官僚地主家庭。13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杜预的文治武功,杜甫常引以为荣。因为杜预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所以杜甫常自称“杜陵布衣”,这是指其郡望。又由于他在长安时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所以又自称“少陵野老”。杜甫的10世祖叫杜逊,在东晋初年迁居到襄阳,所以杜甫又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曾自称“襄阳杜甫”。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