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00310
大小:11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6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历史地理复习提纲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吋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从时间是讲,历史地理学主耍不是研究史前时期,即地质时代的地理环境变化也不是主要研究当代地理环境的问题,而主要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历史地现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栝历史£1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区域历史地理、历史地图学四个大类。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纵观屮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不难看出,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巾W历史地理学、“研究
2、历史吋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先秦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汉代班同的《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政区为纲的地理名著,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以水系为纲的地理名著。此后历代相继,至南宋已形成一项独立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王应麟的《通鉴地理通释》;到清朝T期,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晚期杨吖敬的《历代舆地阁》,代表了封建时代中国沿革地理研究的蛣高成就。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是近代中国历史地理时期。1909年“中国地学会”的成立,可以认为是近代中国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3、1934年2月,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和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共同创办了一个专门研究沿革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禺贡》半月刊,这称志着近代屮国历史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中W历史地现研究有了很人的进展,台湾出版《十国历史地理》通论性著作,谭其骧主编了《中国历史地图集》。近30年來,中国近代的历史地理学在吸取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后,形成了现代历史地理学,逐渐A•—门独立的综合学科发展。气候变迁的不同阶段特征中国气候时期划分:地质时期、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时期。(
4、1)、全新世人暖期,又称人两洋期,即距今8000年到5000年左右的温暖期,为冰后期的气候最适期、(2)、公元前1100年左右为近5000年来第一个寒冷期。这个寒冷期持续长达200多年。(3)、春秋开始到两汉末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的温暖期这个时期持续了700多年,气候温暧。主要表现在黄河流域冬天结冰期短,梅树与竹类的广泛分布。(4)、永汉到南北朝的寒冷吋期。这是一个近600年的寒冷期。南朝吋建康建有冰房。(5)、唐北宋温暖期。时间为600年至1000年左右,学术界一般称为中世纪温暖期。(6)、1000年至1200年左
5、右的南宋寒冷期。华北梅树不能生长,1111年冰封太湖,洞庭山柑橘全部冻死;苏州运河经常结冰(7)、1200年至1300年的元代温暖期。即南宋活期至元代,是一个I•分短的温暖期元代初年黄河流域的竹类又得到恢S,许多地方的司竹监又恢S起来。(8)、从1400年茧1900年的明清宇宙期。又称为方志期或明清小冰期,为低温多灾的时期,学术界多简称UA。全新世大暖期大温暖期湿润的气候环境特别冇利于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火暖期的鼎盛阶段(距今7200年至6000年),古代人类文化飞速发展,这在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渭河流域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
6、前期和半坡类型都有十分明显的表现。全新世温暖期气候与新石器文化对应的人地机理是:新石器文化是一种原始农耕文化,它是从旧石器文化打制石器的采集狩猎过度到农业、采集、狩猎并行的阶段。气候的转暖ri然有利于各个地区早地农作物生长,也有利于人类原始耕作。这便是新石器文化繁荣的环境背景。中世纪温暖期温暖湿润气候对唐代农业经济的影响:造成农牧业分界线北移,农耕区扩人;唐代温暖湿润气候使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拉北界北移,产出多样性更明显;唐代温暖湿润气候使可供农作物生K时间延LC农作物生长周期缩妞,fi种指数提高;使农作物单产fi提高,粮食总产S增加;使水
7、利逑设成效显著;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杳了仅证。从8世纪中叶以來,气温总的來看开始下降。明清小冰期在传统社会里,低温会使农业生产受致命影响,自然灾害的频发则影响生产,民生日苦,同吋也直接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进而造成引起屮国传统社会剧烈的社会动荡,形成大迁移、大移位、大战乱:明清时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一直处于一种高压状态;由于气候寒冷,黄河流域农业经济进一步袞落,沙漠化进一步向南扩展,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己成定周;由于气候寒冷,£1然灾害频率较商,社会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影响了屮国农业技氺的进步和农业经济的推动力和效率的转换。由于明
8、清时期处于一种大灾荒、大动荡、大迁移之中,农民为生存挣扎,使农业技术的革新环境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人口的膨胀使依靠土地资源以拓荒为主的投入成为满足生存的主要手段,减少投入而提高生产效益的技术革新诱发性因素受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