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扬州运河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科学贡献

浅议扬州运河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科学贡献

ID:27793666

大小:5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6

浅议扬州运河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科学贡献_第1页
浅议扬州运河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科学贡献_第2页
浅议扬州运河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科学贡献_第3页
浅议扬州运河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科学贡献_第4页
浅议扬州运河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科学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扬州运河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科学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扬州运河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科学贡献扬州市中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杨萍摘要:扬州是大运河的发祥地和枢纽城市,吴王夫差凿和沟、贯江淮;隋文帝、隋炀帝开运河、通南北。千里运河、万里长江在扬州交汇,成就了扬州2500年持续发展、数度辉煌的历史。木文根据历史文献,顺着运河发展的脉络,梳理出了扬州运河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并简要论述了他们对扬州运河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关键词:扬州运河;发展;历史人物;贡献大运河扬州段是连接长江和淮河两大自然水系的人工河道,是大运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是江南漕粮北上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交通的主动脉。扬州运

2、河自春秋以来,历经变迁,因诸多水利功臣对运河的开发治理,使运河在漕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春秋吴王夫差凿评沟《左传》鲁哀公九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年)载:“秋,吴城干8,沟通江、淮。”即指吴王夫差主持开凿祁沟之事。禹时,江淮之间没有水道相通,扬州(注:九洲之一)贡道由江入海,然后达于淮、泗至帝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于公元前486〜前484年筑和城(今扬州市),开通和沟,南起和城(今扬州)以南的长江,北经樊梁湖(今高邮附近)等一系列湖泊,折向东北,入射阳湖,以较短的人工渠道相连接,航道弯曲,再向西北经

3、淮安入淮河。这段河道所处的基木地势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域的基木地理特征是湖泊重众多。吴王夫差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把天然的河流、湖泊与人工河道组合在一起,利用自然湖体作为运河航道及水源,引江入淮,是人类师法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融入自然的典范,为千年之后大运河的开凿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郴沟是中国最早开凿的运河之一,同时也是正式见诸史籍记载的最早的运河,和沟的开凿为后世的南北航运带来极大的方便,对沿线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南北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1.东汉广陵太守陈登筑西道《水经注·淮水》引蒋济(魏文帝吋,官至尚书)《三州论》H:“淮湖纤远,水陆

4、异路,山阳不通,陈敏(《扬州水道记》考证应为陈登,汉建安时曾任广陵太守)穿沟,更凿马滋,百里渡湖。”汉建安以前,和沟岀博芝、射阳湖,并利用射阳湖的水源,向东绕行一圈后,经夹耶至淮河,历史上称此河线为东道。东道因射阳湖风涛大,船只受损严重,东汉建安二年至五年(197・200),广陵太守陈登向西改道取直,由樊梁湖直接向北,经津湖、白马湖、北入淮,以避行湖之险。其河线在原河线之西,所以历史上称此河线为西道。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西征赋》“发津潭而迥迈,逗白马以憩舲,贯射阳而望和沟,济通淮而薄涌城”,说明走的是西道。陈登筑西道,是对湖道最大的发展,使湖道不

5、仅有东道,而且有西道,以后的湖道基本上是在这两道上求得发展的,这为湖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开创意义。它使津湖与白马湖相连,也拓展了湖道的领域。2.东晋太保谢安构筑堰竦《晋书·谢安传》:“及到新城,策竦于城北。”张文端《运河图说》记载:“谢安镇广陵,见步丘地势西高东下,每春夏湖水涨,东浸民田,而西又苦旱。安为筑竦以界之,高下两利,名邵伯竦”。东晋太元十年(385),太保谢安避权奸出镇广陵(今扬州),于城东北二十里地的步邱筑垒而居,更名新城。他考察新城之北二十里地势,西高东低。西易泄水,常苦干旱;东难排水,农田易淹。遂率民众于步邱之北20里筑竦渲蓄

6、,使西解旱忧,东免涝患。后人追思谢安治水之德,将他比作周代召伯,(古召与今邵同字)故域、镇、湖皆称邵伯。魏晋期间淮扬间运河多不通畅,但因南征北伐,和沟的军事意义仍不稍减,此吋的和沟疏浚与修建比较频繁,堰、土隶等水工设施的岀现,为保证军事水运畅通,改善沿途农田灌溉,以及后来运河航运功能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1.隋帝杨坚、杨广拓浚和沟《隋书文帝纪》:开皇七年(年)夏四月,庚戌于扬州·“587开山阳以通漕运。《资治通鉴》云:炀皇帝大业元年(乙丑,”“年),发淮南民十余万开和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宋元之际605[史学家胡三省注:扬子今真州。渠广四十步(约合米

7、),渠]70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自長安至江都,置离宫余所。40”为了沟通南方经济中心和北方政治中心,隋朝政府陆续将已有的自然水道和历史运河加以整治修葺,并新开凿了部分运河河段,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从南方重要农业产区直达帝国政治中心和华北地区军事重镇的重要内陆水运交通动脉。这次天才的设想是人运河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人沟通,由此奠定的跨越广大国土的运河字型格局在唐宋时期一直发挥作“Y”用,沿用了多年。这成为大运河真正的开端。6002.唐刺史齐浣凿新河《旧唐书齐浣传》:开元二十五年(年),(浣)迁润州·“737刺史,充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润州北界隔吴

8、(指扬州),至瓜步沙尾,纟于汇六十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