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汉语

数字化时代汉语

ID:277893

大小:3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17

数字化时代汉语_第1页
数字化时代汉语_第2页
数字化时代汉语_第3页
数字化时代汉语_第4页
数字化时代汉语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字化时代汉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字化时代汉语文学的艺术感觉与思维所属栏目  > 大会论文一 作者:彭松乔  发布时间:2004-7-1915:28:06点击数:622[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内容摘要:数字化时代,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现实世界拓展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存的新型模式。在这样的生存境况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自然平台与数字化平台相互作用,使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也使汉语文学的发展面临着文化转型的强劲冲击。汉语文学如要达到审美诗性对数字技术理性的超越,就必须尽快掌握数字化时代人们的艺术感觉和思维变化特征,

2、适时地进行文学范式的调整。只有富于时代特色的良好艺术感觉和诗性思维,才可重铸汉语文学的辉煌。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汉语文学艺术感觉思维方式        随着电脑、互联网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虚拟空间为要素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正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机制进行着一场从生存方式到感觉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革命。在这个由人——机对话而搭建起来的数字化平台上,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已经由单一的现实世界拓展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存的新型模式。在这样的生存境况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自然平台与数字化平台相互作用,使人类把握世

3、界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当人们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机器的交互作用中感觉世界时,他会感觉到时而空间与在场相融合,时而空间与在场相分离,在场东西的直接作用越来越被在时间或空间意义上缺场的东西所取代。数字化时代正以微电子技术主导下“真”“假”重构的特殊方式拆解着我们曾经在农耕社会和传统工业社会里可以直观把握的现实世界,同时,它又以时间上光的速度和空间上全球化的无限广阔界面,给人类提供了能够充分发挥主体认知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另一个虚拟世界。    这一数字化时代深刻变革的社会现实,正在日益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改变着我们

4、曾经习惯的各种固有文化成规,有人以这一变化的虚拟生存为着眼点,将这一转变概括为虚拟化、话语霸权、视像化、空间化、代码化和非人化[1],这虽然不一定十分准确,但却基本上把住了数字化时代的脉搏。面对这一人类生存方式和把握世界方式转型的冲击,汉语文学究竟应该怎样在数字化文明造就的二重生存界面中迅速找到自己的文学话语空间,并走出以读写文本为主转入以视听文本为主这一文化媒介变革时期的艺术生存困境,进而重新建构起以汉语符号特性为基础的诗性魅力?这是摆在每一位关心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前景的理论工作者面前无法回避的诗学课题。要回答这一新的时

5、代课题,答案自然有很多,但我以为,初步了解数字化时代人们的感觉与思维变化规律,进而实现汉语文学艺术感觉和诗性思维的转型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一    就艺术感觉而言,众所周知,在人类审美意识形成的过程中,人的感觉曾经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与动物的感觉源于本能,被自身和对象的特性所束缚有所不同,人的感觉可以突破这些束缚,可以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这种自由的感觉方式,使人得以确证和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一如马克思在谈到人的审美感觉的历史发展时所指出的那样:“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2](P

6、22),因而“人的感觉不但可以同对象发生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文学艺术正是人的感觉中这种诗意情感的高度发展的产物”[3](P37)。正因为如此,在文学艺术中是否表现了良好的艺术感觉,就成为决定其审美魅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国文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漫长的农耕社会文明曾经为汉语文学培育出了非常美妙的艺术感觉。不说白居易《琵琶行》中那对琵琶之声穷形尽态的感觉描绘,也不提刘鹗《老残游记》中那以“看得见声音”的方式对黑妞和白妞歌声妙绝千古的感觉渲染,这些经典段落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7、了。我们随便打开一篇古典文学作品,都能从中发现一些精彩的艺术感觉片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中这般对母子亲情的切肤体验;“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粒粒莺歌溜的圆。”汤显祖《牡丹亭》中这番对莺歌燕语的特有通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中这种对时光易逝的惆怅与敏感……所有这一切,都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一声: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感觉真是太好了!进入近现代以来,虽然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语境变迁等许多复杂原因一度曾导致我们的文学艺术中出现过“假、大、空

8、”盛行、艺术感觉钝化的现象,但总体上来看,汉语文学的艺术感觉依然散发着美妙的诗性魅力。无论是鲁迅笔下对人物的漫画式感觉描绘,还是废名、沈从文笔下对自然景观的风俗美感,抑或是阿城、莫言、苏童们笔下的先锋式艺术感觉表达,他们都以独特的艺术感觉在以读写文本为媒介主体的文化背景下为汉语文学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审美血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