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一、财政支农补贴发展历程(一)起步阶段(1950~1978)。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和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生产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农业补贴政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形式是以“机耕定额亏损补贴”为代表的农业投入品补贴,逐渐发展为对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等资金补贴形式,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二)改革阶段(1979~2002)。为了维持物价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确保国家农产品定购目标顺利完成,20世纪
2、80年代政府建立以供销社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渠道,先后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奖售政策和“三挂钩”财政资金补贴政策。1993年和1994年,政府停止以上两项财政补贴政策,对合同定购部分的农产品实行价外补贴。1998年以后,我国对粮、棉等农产品实行较大力度的价格管制,直接将农业生产资料差价付给农民,粮食直补制度开始试行。一方面以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抑制通货膨胀的上升。综合来看,在这一改革阶段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主要还是以间接补贴为主和直接补贴为辅。(三)发展完善阶段(2003~至今)。政府在继续实行间接方式补贴政策外,逐步在全国
3、范围内推行各类直接补贴政策。2004年中央对所有省区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接补贴,补贴标准与承包土地面积直接挂钩。当年设立了农机购置财政补贴,根据农机价格30%的标准,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补贴。2006年政府推行农资综合补贴,弥补因柴油、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的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近年中央不断加大农业直补力度,但从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结构来看,目前农业直接补贴支出仍然小于间接补贴规模。二、补贴效果分析体系的构建思路(一)筛选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分析指标。为了对农业补贴资金效果进行客观地评价,
4、作为输出变量的效果评价指标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这样有助于从多个侧面对农业补贴效果进行全面的独立分析,并且能够以最少的指标来反映最全面的效果。(二)使用能反映系统实质特性的指标。在运用数理模型进行效果分析时,如果分析指标集过大,那么会导致评估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系数增大。因此,分析指标个数过多并不利于效果评价,必须选择最能反映系统实质特性的有效指标。(三)把握农民直接受益原则。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发展的各种补贴,要以农民受益程度和大小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尽量控制和减少效率低下的财政补贴,增加能使农民直接受益的农业补贴。此外,农业补贴的目标
5、和对象还应当清晰具体。(四)有助于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加入WTO,预示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要在遵守WTO规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农业补贴在调整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五)财政补贴的实施应遵循公开透明性。为保证农业补贴公正性和提高补贴效果,农业补贴资金的设立、申请、分配和使用都应该做到公开、透明,政府部门要提前公告补贴计划和规模,让农民及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充分了解补贴程序、标准和分配结果。三、补贴效果的投入因素和产出目标(一)以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作为投入因素。财政支农资金配置主体是政府
6、,财政支农补贴资金配置的投入指标就是每年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的农林水事务支出项目包括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支出、扶贫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等。(二)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为第一产出目标。针对国内农业发展及农产品的综合支持,农业补贴是政府对农业支持与发展的最主要、最常用工具。农业财政资金补贴[1][2]下一页是农业生产发展重要推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稳定长期发展,主要衡量指标包括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等。(三)以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为第二产出目标。农户是农村经济的微观行为主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具体生产经营者,农业补贴对农村的
7、各种影响都需要通过农户行为来实现,主要衡量指标包括农民总收入、农民农业收入等。(四)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第三产出目标。我国农业发展日益使用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必经过程,主要衡量指标包括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发电设备容量等。四、展望及启示(一)调整我国农业补贴项目与国际补贴规则相匹配。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WTO会动态调整农业补贴规范性要求,规定成员国制定农业补贴政策时不得违反该规则。WTO将农业补贴政策划分为黄箱政策、绿箱政策、
8、蓝箱政策、“微量许可”以及“特殊和差别待遇”等内容。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规模不高,我国政府将在WTO农业规则框架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否则,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发生农业贸易纠纷时,无法提供有力证据。(二)加强我国农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