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59908
大小:65.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5
《我国职业教育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职业教育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及应对策略论文关键词:工具理性价值理性职业教育论文摘要:从人类把握世界的思维认识能力来看,职业教育应该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却出现了工具理性偏重而价值理性式微的局面。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养成,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中价值理性的追求。人是理性的存在物,理性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即思维认识能力,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但是,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过程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却没有
2、同步发展,而是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具体来说,就是长期以来工具理性得到极大的关注甚至崇拜,而价值理性却日渐式微,甚至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地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扭转这种局面,使得职业教育能够健康发PCO、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是有理性的,马克斯•韦伯根据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将理性分为两类,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也叫技术理性,它是西方理性主义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理念,是在工业文明社会中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其含义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实践的途
3、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物的最大价值的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工具理性表现着人的科学认知与价值评价相互分割,轻人文、趋于功利化等倾向。简言之,工具理性关心的是手段的适用性与有效性,是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运用手段的价值取向观念,它强调效率,讲求效益,只重视目的而不管目的是否正当,是否合乎理性。价值理性最初是由马克斯•韦伯在考察人们的行为时提出的与工具理性并行的概念。价值理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价值及其追求的自觉意识,是在理性认知基础上对价值及价值追求的自觉理解和把握。它在实质
4、上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体认、忧患、呵护、憧憬、建构与追求的自觉意识,价值理性实际上也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价值智慧、价值良知。这种智慧、良知、精神力量所诉求的是人自身的价值,是人存在的意义,是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作为人的意识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工具理性以价值理性为导向,价值理性指引着工具理性活动的方向。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二者不可偏颇。单纯的工具理性所追求的是一种极端功利化的实用价值。在此驱使
5、下,人们的活动有时不但不会给人带来好的结果,还可能威胁甚至伤害到人自身的存在。同时,工具理性对于价值理性,也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在人类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脱离了一定感觉经验和一定历史阶段的抽象价值,没有工具理性作为支撑的平台,价值理性根本就无法形成。如果我们只是从“良好愿望”出发.只是从一切价值假设出发,而不去考虑现实的历史和环境,就会陷入乌托邦式的空想之中,甚至导致在现实中的处处碰壁,给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危害和挫折。同样,如果我们完全不去考虑价值判断,放任工具理性的非法膨胀,就有可能导致人性的破
6、碎以至完全丧失,甚至导致主体的毁灭。二、我国职业教育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长期以来,受功利化社会思潮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在对办学的理性认识上,表现出工具理性倾向明显,而价值理性却日渐缺失。第一,受“惟效率”的价值观影响,把职业教育看成是模式化“学习产品”的社会化大生产,对“产品”进行等级分类,目标大多窄化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只重视学习结束后的成绩,而忽视成绩后面人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学校课堂应是青年学子“精神成人”和“灵魂发育”的摇篮,它的最高目的应该在于完善个性,施行成人之教,陶冶学生的品性,在这方
7、面职业教育也不例外。然而当前社会各界关注最多的是学生毕业后如何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要。学校的社会价值得到张扬,而学生的个性、兴趣、情操却被压抑。相应地,教学也服务于学生谋生或提升学历的需要,传授讲解侧重于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功利化教学目的的至高地位必然是漠视教学的育人作用,忽略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心与心交流和思想碰撞。学生个性的形成被置于无关紧要的地位,价值的塑造和人生意义的渗透显得力不从心。教师反复强调要以科学、理性、中立的标准看待问题,教学内容也讲究体系化、逻辑化、序列化和结构化,通过抽象知识
8、的系统训练以提高学生理性的计算、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对情感的诉求被当作是非理性的体验加以排斥。第二,职业教育目标定位强调培养“高技术人才”,忽视人的全面素质。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增加,各类职业院校抓住机遇,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服务生产第一线,把培养大量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强调培养并形成学习者的技术应用能力,使之进入社会就业。这种办学指导思想体现在专业设置、课程模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