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病因与防治

小儿腹泻的病因与防治

ID:27754088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小儿腹泻的病因与防治_第1页
小儿腹泻的病因与防治_第2页
小儿腹泻的病因与防治_第3页
小儿腹泻的病因与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儿腹泻的病因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腹泻的病因与防治康永惠(吉林省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吉林通化134001)【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187-02小儿腹泻是小儿某些疾病一种常见病症。有原发急性腹泻也有继发慢性腹泻。关于小儿腹泻的发病机理、病因、防治,略谈理论认识和临床体会。1发病机理1.1渗透性腹泻。1.2分泌型腹泻。1.3细菌在小肠过度繁殖及胆酸代谢异常。1.4肠粘膜损伤。1.5肠蠕动异常。1.6其他如蛋白质或锌缺乏时可造成肠粘膜萎缩性改变及各种消化酶功能降低,可以引起腹泻。上述各种发病机理可以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2、对某一具体病人,几种机理可同时或先后起着作用。2病因2.1感染性腹泻细菌,在细菌性胃肠炎方面,痢疾杆菌仍是国内的主要致病菌。慢性腹泻中一般只有4—33%能检出致病菌,常见的有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常与抗生素不敏感或小儿免疫低下有关。病毒,病毒性胃肠炎中轮状病毒可引起小儿腹泻,此病在我国也有广泛分布。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主要病因,除经口传播外,尚有呼吸道传播的可能。大便为水样,镜检一般无白细胞。病程一周左右,预后良好。寄牛虫,阿米巴肠炎己为儿科医牛所熟知。当前对梨形鞭毛虫病已引起重视。世界有些国家均有发病,发病率为1—30%不等

3、。通过水源或接触传染。临床多数无症状,部分可引起腹泻。未经适当治疗腹泻可迁延。霉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多见,偶见毛霉菌引起。多发生在较长期应用抗菌素或免疫力极低下的病儿。由于正常粪便中可存有白色念珠菌,仅在涂片中找到抱子或霉菌培养阳性,不能诊断本病,大便涂片有菌丝,才有诊断意义。2.2胃肠道外感染:例如泌尿系感染,败血症及中耳炎等,并不很常见,口多发生在幼婴。2.3糖耐受不良:糖吸收不良可分为原发及继发两类,原发罕见,与先天遗传有关,常于生后不久发病。继发较常'见,可继发于急性胃肠炎、营养不良、早产儿、免疫缺陷病及胃肠手术后等。2.4乳糜泻:乳糜泻又名

4、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或麦胶性腹泻,为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尚未确定。欧洲国家发病较多,我国罕见。患儿对含麦胶(称面筋)的食物不能耐受,包括小麦、大麦、黑麦及燕麦等。麦胶中含有一种能溶于乙醇的蛋白,即麦胶蛋白,对小肠粘膜有毒性作用。2.5过敏性胃肠病:(1)牛奶蛋白过敏。(2)大豆蛋白过敏。2.6炎症性肠炎:包括克隆氏病及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变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多呈阶段性分布,又名局限性肠炎,但以回盲部受累较多见。主要病变为非干酪样肉芽肿,呈增殖性炎症反应,伴水肿及纤维化。病变可致小肠上部细菌过度繁殖,影响胆酸代谢,加上病变又多

5、侵及冋肠末端、影响胆酸的吸收,可致脂肪吸收不良及胆汁性腹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儿童病例少见,病因不明,病变呈慢性炎症过程,多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有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侵润及较广泛溃疡形成,一般不侵犯肌层。临床多以腹泻起病,迁延不愈,阵发性加重。2.7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慢性腹泻找不到病因或疗效不佳吋,应作免疫功能特异检查以除外本病。2.8使用抗菌素所致腹泻:抗菌素用之不当引起小儿腹泻并不罕见。有些抗菌素可直接刺激胃肠道,引起组织学改变,从而影响肠道吸收功能而致腹泻。还有较长期应用抗菌素,可致肠道菌群紊乱、使某些不敏感菌株过度繁殖而引起腹泻

6、。2.9非病理性慢性腹泻:这类腹泻实为一种生理现象,但常误认为是病理腹泻,其实是生理性腹泻,生后不久即排稀便,小儿食欲良好,体重增长不受影响,此症无需治疗,待添加辅食后腹泻多自行消失。还有一种饥饿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特点是食欲良好,常因饥饿而哭闹,粪便虽稀,但非水样。只要逐步增加饮食,大便可转为正常。2.10其他:例如肠道解剖病变包括巨结肠,慢性肠梗阻,肠间痿等,发生腹泻原因主要由于小肠细菌过度繁殖,胆酸代谢障碍,双糖酶活性降低,吸收不良引起腹泻。另外肿瘤:某些肿瘤可产生作用于胃肠的内分泌,引起腹泻。3防治3.1讲究营养注意卫生,预防为主。另外,科学

7、用药,有病就医。3.2认真查找病因,对症治疗。3.3采用中药,针灸治疗(1)中药治疗:慢性腹泻本病无论何种类型,总以脾困湿盛为主要矛盾。因此,健脾渗湿或温肾健脾,是治疗本病必选之法。我体会临床用参苓白术散方剂辨证加减方法治疗为好,此方法适用于学龄儿童之慢性腹泻,临床实践,结果也收到良好疗效。除药物治疗外,节制饮食,也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辅助疗法之一。(2)针灸疗法针法:取穴分两组:第一组;肓俞,足三里。第二组;天枢,中月完,足三里。一般先刺腹部穴,再针足三里。常规清毒后,用30-31号毫升(不宜太粗)刺入穴位。有些穴位或年岁在1岁以下和体质过瘦小儿不捻

8、转不提插,不宜刺激过强,以免伤及胃肠。结果证实采用肓俞、足三里或天枢、中月完、足三里两组穴治疗小儿腹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