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34196
大小:6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5
《浅析学困生成因及其应对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学困生成因及其应对方法刘伟重庆市渝北区回兴中心小学【摘要】学困生是一个普遍长期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重视他们的存在,找到症结,对症下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干预,教师放弃“累赘一族”的观点,把握好有效开发潜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就近发展区”得到最大的发展,相信“无能牛”最终会成为“潜能牛”。【关键词】学困牛特征干预【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7-0161-02学困牛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
2、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木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牛。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注重学牛个性发展,不放弃每个学生,但当前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形成,高考的导向始终是学生的分数,中学、小学为进入重点学校而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牛和优牛的层面上的情况大量存在,造成忽视了一部分学牛的存在,使教育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那么学困生有什么特征,应如何进行干预,保证他们健康发展呢?一、找到症结,摸清成因1.自身原因遗传问题,使部分学生智力欠缺;学习动机问
3、题、学习策略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人格缺陷以及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困难。2•家庭原因不良家庭环境、家长素质不高、留守一族,缺乏家庭温暖,管理学牛存在隔代教育以及家庭价值取向都会导致学困牛的产牛。3.社会原因不良文艺作品、“读书无用论”思想、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以及教育经费投入不够,致使学校评价存在差异,学生享受的教育设备、设施不平等,都将导致学生厌学。4.学校原因学校原因主要表现在:(1)办学思想存在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困生的存在;(2)教师本身存在素质问题,有些
4、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形象,缺乏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事业心,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不但不能使教育收到实效,而II会促使学困生向更坏的方向转变;(3)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不适应。二抓住特征,建立档案学困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由于学习成绩差,与群体落差大,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心理定势,对学习丧失信心;(2)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
5、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形成恶性循环;(3)具有压抑心理。由于基础不好,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帮助和家庭的关心,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导致心理压抑;(4)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进步,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5)具有逆反心理。由于学困生常常受到批评、指责和嘲讽,对老师的教育形成逆反心理;(6)志向水平低。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每天无所事事,毫无积极性可言;(7)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速度慢,遗忘快;(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力差。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
6、质特征。(9)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问题,不善于分析解决问题。找到了学困生的成因,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分析,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透视,通过平吋观察、调查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找到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建立学困生分类档案,便于教育者分类指导,区别对待。三寻求方法,积极干预,改变策略,促进发展1.学校干预(1)改变教育方式。首先,建立学困生心理辅导咨询站,转变办学模式,把转化学困生纳入教师个体考核中。学困生由于学习困难大,心理承受能力弱,往往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他们既有心理共性,又有
7、其个性,只有把握每个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源,多给学困生关怀、友爱和帮助,多给予他们信任和鼓励,为他们创造正确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他们正视困难,正视挫折,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才能教育他们勇敢接受挑战,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其次,不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合理用好教师资源,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提升心理素养。最后,构建教育体系。整合教育体系,形成合力,多管齐下,搭建不同平台,展示个人长处,帮助学困生重建自信。(2)转变教学观念。第一
8、,树立新的质量观。即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教师要在教学中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第三,树立新的学生观。俄国教育家K·S·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