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ID:27733524

大小:48.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患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的患者应用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臭氧消融术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围术期进行中医辩证治疗,经术前评估排除禁忌症后应用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臭氧消融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时间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治疗组的患者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医辩证与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臭氧消融术联合治疗的方法对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关键词:盘源性下腰痛;中医辩证治疗;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臭氧消融术;Modic改变下腰痛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该疾病的病因较多,且病程迁延,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会导致患者腰部疼痛,并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大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伴Modic改变的盘源性下腰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

3、象,木组患者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38例,患者的年龄在39岁〜68岁,平均年龄为(53.29±6.14)岁。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木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方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1.2.1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完善常规的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有明显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均进行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术+臭氧消融术进行治疗,患者常规取俯卧位,C臂透视下定好责任椎间盘所在椎间隙后,术野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治疗巾。使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于椎间隙水平屮线两侧旁幵8cm处行局部浸润麻醉。

4、麻醉满意后用射频针丁定位点以与躯体矢状面呈15°夹角进针,过程顺利,透视定位针位置满意,向责任椎间盘内注2ml碘普罗胺注射液,见造影剂在椎间盘内弥散,明确射频针位于突出物内。接射频仪,测阻抗及进行电刺激定位,确认无误后,60°C、70°C、80°C、85°C行射频热凝治疗,工作时间均设为60s。患者诉腰部出现热胀感后,停止射频热凝。用10ml注射器从臭氧发生器出口抽取臭氧浓度为25Mg/ml,经两侧射频穿刺针向该椎间盘内缓慢注入6ml。将双侧针头退出椎间盘至神经根管处,将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ml,经两侧射频针注入。拔出射频针,酒精消毒穿

5、刺点后予无菌敷料覆盖。操作过程顺利,术毕,患者双下肢感觉活动可,安返病房。术后患者必须保持24h卧床休息,术后3d进行抗感染治疗,注意观察患者术后反映,术后3d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功能康复锻炼[4]。1.2.2中医治疗在围手术期间,治疗组的患者进行中医辩证治疗,应用独活寄生汤进行基础治疗,基本配方有干地黄、当归、芍药、人参、甘草、川芍、秦艽、茯苓、肉桂心、细辛、川牛膝、防风、杜仲、桑寄生、独活[5],用水煎服分2次服用,10剂为一个治疗疗程,一般服用3〜5个疗程。随诊期间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适当的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疼痛剧烈的患者可加适当的

6、延胡索、积壳,寒邪较重的患者,可加适量的干姜与附子,湿热严重的患者可加适量的泽泻、栀子、木桶,正虚不甚的患者应加适量的人参与地黄[6]。1.3评价指标在术后随访期间,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的下腰痛情况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与功能改善情况。1.4统计学分析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土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为(6.2±0.3),功能障碍指数为(74.26±3.9

7、8);治疗组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为(6.3±0.4),功能障碍指数为(73.26±4.61)。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的视觉功能模拟评分与功能障碍指数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2w,对照组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为(4.3±0.2),功能障碍指数为(50.23±6.23);治疗组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为(4.3±0.3),功能障碍指数为(49.23±5.26);术后6w,对照组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为(4.3±0.2),功能障碍指数为(51.62土6.25);治疗组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为(3.1±0.1),功能障碍指数为(45.26±3.67);在术后

8、2w,对照组与治疗组在视觉功能模拟评分与功能障碍指数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6w,治疗组在视觉功能模拟评分与功能障碍指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