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ID:27710077

大小:5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庄艳波陕西省佳县王家眨镇中心小学719208现代的健康概念是:一个人除了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符合社会基木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整个社会呈多变多元状态,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要达到这些目标,都与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据调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行为、情绪出现偏差,存在着一般的心理障碍,培养小学生健

2、康的心理品质已势在必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一、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坚定的意志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出的持续努力,将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意志努力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其学习、工作的成绩。意志坚定者,大多会取得成绩;意志不坚定者,处理事情往往会中途放弃。由此可见意志是一个非常重要

3、的品质。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使其敢于向困难挑战,做到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那些介绍具有耐挫、抗挫品质的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如:体现牛顿认真观察、专心致志的品质和不顾同学们的嘲笑,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精神的《做风车的故事》;赞扬孙中山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这些课文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可用这些优秀的课文以具体人物、具体事例向学生说明:只要有志气、有信心、肯努力,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再难的事情都会做成。

4、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纠纷与冲突,学生中常有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团结合作是奋斗的力量,是成功的保证。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缈小的,只有融入到集体之中,齐心合力,团结奋斗,才有成功的希望。这方面,对独生子女来讲,培养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吋,可让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A、赵国为什么能在“完璧归赵”、“滿池之会”上取得胜利?这仅仅是蔺相如一人的功劳吗?B、蔺相如和廉颇,你怎样评价他们?对于这两个问题,起先绝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赵国在同秦国的两次较量中之所以能接连获胜,靠的全是蔺相如那大智大勇、

5、不畏强暴的精神;同时在“负荆请罪”事件中,一味地指责廉颇,认为廉颇不顾大局、斤斤计较,而蔺相如却能置个人得失于不顾,视国家利益为上。而事实上,赵国在“完璧归赵”、“滿池之会”上取得的胜利,也不仅仅是蔺相如一人的功劳,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廉颇将军在国境线上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也是密不可分的。同吋,也与赵王那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是分不开的,如果赵王当初不人胆使用蔺相如,那恐怕也不是这样一番结局了。因此,赵国的胜利,实际上是众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结果。另外,对于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既要看到廉颇鲁莽、意气用事的一面,但也要

6、看到他勇于承认错误、置国家集体利益于个人荣辱之上的一面,说到底,还是心中的集体主义思想才促使他去蔺相如门前负荆请罪的。三、在语文教学中练就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养能力。只有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尽可能地发挥心理潜能。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自我修养的能力,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音士臬尼、心、Y7o《爬天都峰》一文中的“我”由开始的犹

7、豫、不自信到受鼓舞、坚定决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在教学吋,就可引导学生讨论这一心理活动变化产生的原因,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吋,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实现了自我心理修养的目的。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人格教育资源,这些人格范型在不同方面、从各个角度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可以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吋吋处处做有心人,抓住契机,善于挖掘,及吋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增强了语文学科的魅力,又贴近学生的心理,这不是语文课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