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曲艺术发展的几点看法

关于戏曲艺术发展的几点看法

ID:27701863

大小:5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5

关于戏曲艺术发展的几点看法_第1页
关于戏曲艺术发展的几点看法_第2页
关于戏曲艺术发展的几点看法_第3页
关于戏曲艺术发展的几点看法_第4页
关于戏曲艺术发展的几点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戏曲艺术发展的几点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戏曲艺术发展的几点看法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好戏的标准是什么?我觉得从老百姓来说,也就是“台下人语”,那就是“三好”,即好懂、好听、好看。你让他懂了,他就爱看。人都是喜欢好听好看的东西。这三条并不是很高的标准,但耍做到也很难。难,不一定是水平不高,恐怕跟我们搞戏的导向有关系。因为槁戏的人往往是眼睛向上总想拿这个戏得奖,评委喜欢什么、领导喜欢什幺,就搞什幺。很少眼睛向下,就是说“我搞这个戏为了吃饭”,能不能营业,能不能上座。你这个戏上了座了,才能普及,才能流传。像《杨门女将》这个戏好多剧团都是会学的,别的剧种都会移植的,

2、这样,戏就能推得开。另外,还能进戏校当教材,具有表演价值和训练价值,能“传宗接代”。这样的戏自然能流传下去。如果我们搞的戏,第一,别的剧团没法学、没法演、没法移植;第二,进不了学校,那就很难办了。所以说,我们搞戏的方向是很值得注意的。另一方面,从咱们同行來说,也就是“台上人语”,我以为老艺人讲的三句话一一“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技不惊人”很有道理,这也是我们中国戏曲的传统。好戏之所以能流传,跟这三条的一体化很有关系。咱们搞戏的导向要更多的眼睛向下,要能够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导向。从我国戏曲发

3、展的历史来看,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个叫古代戏曲;还有一个是近代戏曲,那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这段时期。古代戏曲应该说是以昆曲等古老剧种为代表的;近代戏曲是以京剧(比如四大名旦)为代表的。还有一个现代时期,也就是从民国到现在这段时期。我们把这三个时期全面地研宂一下,看它在戏曲文学剧本方面、舞台表演方面有些什么规律性的东西?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差异?从文学方面看,张庚先生提出个观点叫“剧诗”,意思是既有戏剧性,又有诗化了的东西。或者说是“戏屮有诗,诗屮有戏”。既耍有诗情,表现出诗情画意,还得有剧情,有故事。中国戏本来就是“以

4、歌舞演故事”嘛,王国维先生早就给戏曲的特征下过个定义了。一个戏,从文学来说,两大要素即剧情、诗情都必须具备。从舞台表演来说,也有两大要素。一个叫技艺,就是咱们平常说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要从小练功;还有一个叫演艺,就是演员扮演角色的艺术,就是怎么样去塑造人物,怎么演出活生生的人物来,如过去我们有些老先生成了“活孔明”、“活周瑜”、“活曹操”、“活关羽”等。这四个因素,在古代、近代和现代都不断有所变化。我觉得古代的戏,从文学上来说是重诗情,强调诗的因素多,而轻剧情。比如昆曲《牡丹亭》,这是汤显祖的名

5、著,剧中的情节并不复杂,(如《游园惊梦》)但是,它通过表演,耍把人物诗化的东西加以突出,所以歌舞的成份比较浓厚。从表演上来说,古代的戏重技艺,轻演艺,它的技艺成份越来越浓厚。从元杂剧,到传奇,到昆曲,在表演技巧上精雕细刻,千锤百炼,形成了很多很多的程序、技术,包括梆子、皮黄、弋阳腔等等在内的这些古老剧种都有很深厚的传统技艺的积淀。演员往往从小继承老师传统技艺的成果,学戏学的是成品,只学创造的结果,不学创造的过程。你问许多青年演员,戏为什么这样演,他往往答不上来,因为老师就是这么教的,所以演员就在思想观念上重模仿,轻创造。

6、因此,可以看出,古代戏曲对演艺不像技艺那样重视。到了近代,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京剧(还有其它剧种),较前都有些变化,一个是从文学上来讲比较重剧情,因为人们要看有头有尾的戏,比如《凤还巢》、《锁麟囊》等。编剧在编剧时,把诗情减弱了,而把剧情增强了。从表演上来说,跟古代一样,还是重技艺,轻演艺(当然,很多大师则另当别论了,那是凤毛麟角)。而多数演员仍是技艺的东西多,人物个性化的东西还是比较少的。建国以后的现代戏变化就更大了,从文学上讲,它重剧情,轻诗情。这一点与近代是相似的,特别在剧情上,更复杂化了。很多剧情还吸收了电影、话

7、剧的东西,剧情越来越复杂化了,诗情越来越淡薄。从表演上来讲,是重演艺,轻技艺。我们强调导演制,强调学斯坦尼的心理体验,写人物自传等等,所以强调演艺方面多了,强调技艺方面少了。我认为这四个方面应该并重,即诗情跟剧情并重,技艺跟演艺并重,搞它个“艺态平衡”。好演员、好编剧、好导演就要设法把这四者调得平衡起来,像房子的四梁四柱一样,像桌子四条腿一样,一般齐,不要搞成一边高一边低。第三,谈谈编剧方面的问题。有的剧,戏的成份很复杂,而情和趣却少了。写出的戏激情有余,趣味不足。看这种戏非常累。我们到某个省去看戏,那里有许多才子写的戏

8、非常好,但从表导演的二度创作来看,的确不怎么好看。有个评论家说,看这样的戏“内容上惊心动魄,形式上疲劳不堪”。李笠翁说过,戏要忌冷、热,悲喜要穿插。咱们中国没有绝对的悲剧和绝对的喜剧。汤显祖说写戏耍注意四个因素,就是意、趣、神、色。意就是立意,趣就是趣味,祌就是祌韵,色就是文采。古人这些宝贵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