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97345
大小:63.0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3
《《论语》的接受美学思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语》的接受美学思想探析摘要:儒家经典《论语》蕴涵了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其接受美学思想是以“仁”为哲学基础,在一种具体阐释人生道德和哲学的形式下,从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雏进行具体的展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屮国古典接受美学思想。关键词:《论语》;“仁”;接受美学;接受主体;能动性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08)10—058—04作者:于晓峰,中山大学文艺学博士研宄生,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讲师;广东,深圳,518060众所周知,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两方
2、的美学思潮,它是对传统美学研究本体的反拨,其主要理论家姚斯和伊瑟尔不满于传统美学将作者及文本视之为研究本体,而忽视接受之维的重要性,因而以极大的理论勇气,突破传统的文本中心论的怪圈,将读者及阅读接受推崇为美学研宄的本体,认为文学接受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将西方美学及批评理论带入一种读者中心论的新的理论时期。接受美学在进行美学研究视角切换的同时,引发了一次美学思潮的革命,在全世界掀起一阵阵“接受美学”的冲击波。及至八十年代,接受美学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影响并传入中国,我国学者在译介接受美学的同时,也尝试
3、用来分析和整理我国古代的接受美学及接受理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探索成果,如张小元《从接受美学看意境》、张思齐的《中国接受美导论》、邓新华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朱立元的《接受美学》、唐德胜的《中国古代文论与接受美学》、紫地的《中国古代的文学鉴赏接受论》、金元浦的《空白与未定性:中国诗学的内在精蕴》、韩学君《论孟子的接受美学思想》、樊宝英的《论屮国古代文人的读者意识》、龙协涛《中西读解理论的历史嬗变与特色》等等。这些论文和著作大都以西方接受美学为参照,系统地探索中国古代美学及文论的接受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及
4、文论的现代转换,以及构建中国现代美学传统及文艺理论是大有裨益的。胡经之先生曾指出:“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离我们虽已久远,但优秀的美学精神仍然值得我们继承。”本着这样一种古为今用的治学精祌,笔者试图以西方接受美学思想及方法论为指导,梳理、撷取、挖掘、阐发《论语》的接受美学思想,重新认识和评价儒家经典《论语》的美学和美论,以便有益于古典美学及文论的归纳和整理,使其在新的历史吋期冇益于当代美学及文论的建设。《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何谓
5、“仁”呢?“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又说“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可见“仁”的中心是谈人的问题,重视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和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伦理关系,其含义可以理解为人的理想人格的塑造途径,以及人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也就是说,“仁”是人间至“道”,是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社会政治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孔子看来,社会政治和人生的价值取向应是在“仁”的实践中力求达到一种理想状态和理想人格,充分体现了孔子哲学注重功利理性的一面。从《论语
6、》可以看出,社会政治的理想状态就是实行仁爱的社会,那么理想的人格内涵是什么呢?“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阳货》)“刚、毅、木、纳近仁”(《子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卫灵公》)。孔子认为,理想人格既要有仁爱的精神境界,又要有刚毅无畏的意志。因为理想的社会政治必须由具有“仁”的理想人格去实现,所以孔子美学的核心也是以人为中心,指向个体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完善,从而使人的发展有益于社会政治及道德。关于理想人格标准,孔子提出了儒家的伦理标准:“子曰:‘质胜文则野,
7、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也就是说,一个完善的人,应该是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行为文饰的统一,这也符合孔子一贯强调的美善统一的哲学思想。孔子认识到耍塱造美善统一、文质彬彬的理想人格,仅仅依靠个体自觉的道德行为实践是难以一蹴而就的,还必须施以必要的伦理教化。“不学诗,无以言。”(《季氏》)、又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在孔子看来,艺术和审美在人格的塑造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立言立人的重要手段。《礼记?经解》也记载了孔子关于“诗教”的论述:“孔子□: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
8、,温柔敦厚,诗教也。”由于儒家重视人的民本思想和注重对个体实行伦理教化,决定了对艺术接受之维的强调,因此,接受美学的思想也就内在地蕴涵在《论语》的各个章节之中,而非以西方接受美学为参照的一种牵强附会的解释。笔者认为由于儒家的功利理性使然,儒家经典《论语》充满了强烈的接受意识,其接受美学思想是以“仁”为哲学基础,在一种具体阐释人生道德和哲学的形式下,从作者、作品和读者之维展开具体的阐述,本文下面将分别进行探讨。西方接受美学认为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