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80053
大小:17.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优秀:基层政务接待工作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部虽人员较少,但各干部和干事都能遵循踏实做事的原则,注重效率,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自身能力在锻炼中不断得到提高。优秀:基层政务接待工作心得体会 政务接待是连接上下关系的纽带,是沟通左右的桥梁,是保证政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政务接待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县级政务接待办事机构,如何适应县委、政府工作需要,为来宾提供优质服务,笔者的体会是:应努力做好“三个围绕”。 一、围绕接待抓服务,争创“三大品牌” 第一、争创精细品牌。接待工作无小事,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全。要根据来客活动日程,遵循来客接待流程,精心编制接
2、待方案,有序搞好活动组织;把握接待工作特点,提前制定工作预案,妥善办理接待细节,做深、做实各项接待要素,确保接待工作“零失误”。要始终坚持把“规范接待管理、提升接待水平、争创服务品牌、展示地方风采”作为接待工作思路,把“让来客满意、让领导放心、让社会称赞”作为接待工作追求目标。 第二、争创精致品牌。如果说接待工作成败在细节,那么接待工作的形象在精致。要创新接待服务手段,在服务态度上,热情真诚;在服务方式上,讲求实效,注重安全、卫生、舒适。常规接待,细致入微,高效周到;大型接待,科学运筹,精心组织。坚持在接待场所实行“三统一”(统一着工作服,统一戴工作牌,统一使用文明用语),力
3、争每次接待都能成为成功典范。开学初,学习部准备新干事招收计划和相关资料,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这项工作告一段落。本部也与团委学习部负责了校宣传栏更新工作,并安排了义工进行每日更新报纸学习部虽人员较少,但各干部和干事都能遵循踏实做事的原则,注重效率,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自身能力在锻炼中不断得到提高。 第三、争创精干品牌。接待工作的质量,重要的因素取决于员工素质。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队伍整体素质。拟定学习内容,讲求学习方法,保证学习效果。讲求工作作风,提倡立说立行、逐项落实、精干高效。讲求工作水平,力争出手事达较高标准。采取“走出去
4、观摩、请进来指导、挤时间充电”等方式,形成“学、比、赶、超”的竞争态势。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精明能干”的接待工作人员队伍,力争使每位工作人员具有较好的交际能力、较快的反应能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二、围绕接待抓协调,树立“三种理念” 一是对内协作为贵。每次大型接待任务都要由全体职工共同完成,这就需要通力配合。要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中心意识、形象意识。团结协作,统一行动;补台不拆台,竞争不嫉贤。努力营造同心协力、和衷共济的共事氛围。 二是对外和谐为贵。接待工作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样,也需要宽松的工作环境。要适时主动向上级机关请示汇报,积极争取县
5、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注重与县级部门、乡镇的沟通,积极争取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以及其他县级部门、乡镇的帮助;加强与接待经营业主的联络,积极争取他们的配合,努力营造良好的接待工作外部环境。开学初,学习部准备新干事招收计划和相关资料,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这项工作告一段落。本部也与团委学习部负责了校宣传栏更新工作,并安排了义工进行每日更新报纸学习部虽人员较少,但各干部和干事都能遵循踏实做事的原则,注重效率,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自身能力在锻炼中不断得到提高。 三是对客印象为贵。为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接待工作的主线。要
6、坚持把接待工作定位为对外展示地方形象的“窗口”的思想不动摇,以方便客人为宗旨,充分满足来客活动意愿,达到宾客来访目的,让来客留下“宾至如归、留连忘返”的良好印象。 三、围绕接待抓管理,把好“三道关口” 一要把好接待流程关。应根据来宾的地位、身份确定相应的接待规格,严格按照接待流程运作;坚持来客接待报告制度、来客接待方案审批制度;加强与相关单位的配合,搞好接待衔接。 二要把好接待成本关。立足实际,合理安排,优化方案,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地方风情,推介地方绿色食品(饮品),宣传地方支柱产业。厉行节约,点滴做起,力争做到务实、节俭。 三要把好廉洁自律关。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不信谣
7、,不传谣,不造谣。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去的不去。严格遵守廉政纪律,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遵守财经制度,遵守廉政规定。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履职尽责,无私奉献。开学初,学习部准备新干事招收计划和相关资料,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这项工作告一段落。本部也与团委学习部负责了校宣传栏更新工作,并安排了义工进行每日更新报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