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散加味治疗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鼻窦炎98例临床分析

苍耳子散加味治疗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鼻窦炎98例临床分析

ID:2766257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苍耳子散加味治疗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鼻窦炎98例临床分析  _第1页
苍耳子散加味治疗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鼻窦炎98例临床分析  _第2页
苍耳子散加味治疗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鼻窦炎98例临床分析  _第3页
苍耳子散加味治疗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鼻窦炎98例临床分析  _第4页
资源描述:

《苍耳子散加味治疗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鼻窦炎98例临床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苍耳子散加味治疗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鼻窦炎98例临床分析温玉平,徐春梅,温英虎,温师红【关键词】苍耳子散;,,鼻窦炎;,,头痛  摘要:目的苍耳子散加味治疗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鼻窦炎的临床分析。方法经临床典型病例观察和单纯用西药治疗作对比。结果用苍耳子散加味治疗,与单纯用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优于西药组。结论苍耳子散治疗鼻窦炎炎症吸收快,头痛减轻早,复发率低。  关键词:苍耳子散;鼻窦炎;头痛  鼻窦炎即祖国医学所称的鼻渊,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常常以头痛这一症状为主证而就诊。笔者从2002~2005年用苍耳子散加减治

2、疗鼻窦炎以头痛为主证的98例,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98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39例,女59例;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9岁;病程最常的15年,最短的3d;急性头痛剧烈的33例,患慢性头痛的65例;发病季节冬春季58例,夏秋季40例;职业中小生70例,其它28例。本组病例均有过感冒病史,以头痛为主证,大多数病例鼻窦局部有明显的压痛体征,上颌窦炎占首位;兼症是眉棱骨及两眉之间疼痛或偏头痛;绝大部分病例X线拍片有明确诊断。  2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及加减:辛夷10g,苍耳子10g,白芷20g,薄

3、荷10g,蔓荆子12g,桔梗12g,金银花30g,鱼腥草20g,细辛3g,黄芩15g,藁本15g,川芎15g,赤白芍各15g,菊花15g,生甘草10g。上方水煎服,1剂/d。小儿药物剂量可根据体质、年龄适当酌情减量。  3治疗结果  3.1结果服上方3剂症状缓解的12例,服药5剂症状明显消失的35例,用药15剂有效的23例,喝药20剂以上症状基本消失没有复发的20例。总有效率为100%。  3.2典型病例  3.2.1男,50岁,干部,于2003-12-15患者突然右侧眉棱骨剧烈疼痛,伴右侧偏头痛2d来我院就诊。问诊患者半个月

4、前曾患重感冒刚痊愈,现经查其右侧上颌窦窦腔粘膜粗糙、增厚,腔内液平面以及脓液、分泌物增多等,故确诊为鼻渊(右侧上颌窦炎)但是患者却认为不可能是鼻窦炎造成的头痛,对此诊断产生怀疑,于是,又到其它两所二甲和三甲医院经X线拍片和CT检查再次确诊仍然是右侧上颌窦炎,后经手术和服用上方25剂而告痊愈,至今未复发。  3.2.2男,7岁,学生,200311患感冒引起肺炎经西医抗菌消炎治疗后,患儿仍然觉头痛,头蒙,鼻塞,流浊涕,时发时止,忽轻忽重,舌淡红,苔黄厚,脉弦稍数故投以苍耳子散加减即:辛夷6g,苍耳子6g,白芷10g,薄荷6g,蔓荆

5、子10g,桔梗10g,金银花15g,鱼腥草12g,细辛2g,黄芩6g,藁苯6g,川芎10g,赤黄白芍各6g,菊花10g,生甘草3g。服药3剂头痛减轻,5剂后头痛消失,随后又进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至今未见复发。  4讨论  头痛是一个常见的自觉症状,头痛可见于许多疾病中。关于头痛一症,祖国医学还有头风、脑风等记载,实际上均属于头痛,所以《片治准绳》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六,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之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6、。”临床上多以疏风清肺,芳香通窍,活血止痛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体虚者常合以补脾益肺的药物。《续名医类案》曰:“……患鼻渊……盖旰脉上络巅顶,督脉会脑为髓海……久之督脉之髓海亦随输泻,致成劳伤损者有之。”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髓海所在,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此,故无论是外感时邪,还是七情内伤,都可引发头痛。在临床,本类疾病确多见两眉疼痛彻及头顶或一侧偏头痛,这一主要表现与督脉经行一致。又与本病主症之一浊涕多其不只是因为郁热雍滞于鼻部亦当有痰湿之邪作崇,郁热、痰湿与风邪相胶结,壅滞经络,所以病情多缠绵难愈。基于这些认识,笔者一是仔细询问

7、病史,抓住主要症状和体征,二是借助X线拍片进一步确诊;三是以苍耳子散为基础方,重用白芷,增强消肿排内脓之力,更便利于通鼻窍,加金银花、鱼腥草解毒通窍,藁本、细辛、蔓荆子为治头痛的要药,祛风胜湿通络止痛,用川芎取其味薄气雄,血中气药,行血之滞。方中既有清热之品,又有祛寒之药,更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因此,在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病证结合,在药物剂量上稍加变化,因人而易,就能收到满意疗效。由此可见,古方今用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钻研、提高,灵活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